1.2025年将是国产自主新能源车品牌的竞争关键年,智驾技术将成为主线。
2.三股势力推动智驾平权:特斯拉、以智能化属性出道的玩家(华为、小米、蔚小理等)和以制造属性出道的玩家(比亚迪、吉利等)。
3.预计到2025年,自主品牌在0-20万/20-40万/40万以上价格带替代合资品牌的空间分别为382/390/118万台,合计近千万辆的空间。
4.由于智驾产业链分工尚未明确,头部企业仍在探索谁将成为智驾供应链中的“宁德时代”。
5.智驾平权实现将不仅仅是2025年国产自主品牌的战略支点,更是未来值得持续追踪的大级别产业机会。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 | 锦缎
2024年,在惨淡的消费缩圈之中,汽车无疑是难得的亮点行业之一,总量稳中有升。从份额上来看,2024年更是国产自主新能源车品牌的丰收之年。
比亚迪靠混动技术和极致的性价比,突破400万辆的目标,成为中低端之王;小米则是凭借流量营销加颜值加持,成功拿下造车的最后一张门票;华为独创的“朋友圈”打法,持续扩容,问界系列成为中高端国产车型中表现最好的产品。
国产品牌的大丰收是一场各显身手的盛宴,彼此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在总量不增长的市场中,国产品牌的高歌猛进靠的就是对合资品牌份额的强势争夺。
成绩属于过去, 如何播种明天?根据我们的推演,“智驾”将是2025年中国汽车的绝对主线,也正在孕育未来万亿级别的梦想。
01 智驾是2025年中国汽车最大的战略支点
20万以内的性价比市场,在比亚迪和吉利的带领下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品牌的一统天下;20万以上的中高端品牌,也有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华为系、小米、蔚小理等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带动国产品牌的份额达到了20-40%区间。
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在份额上的鲸吞,其实归因起来不难。主要是靠新能源、混动/增程、彩电冰箱大沙发这几张牌:
由于激进的押宝新能源,全球只有特斯拉和国产品牌,这两大阵营,享受到了电动化红利,而欧日燃油车品牌已然掉队,国内躺在功劳簿上的合资品牌,更是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不同于特斯拉的“极简主义”只有几款车,国产汽车品牌走了当年安卓手机和家电的老路,通过差异化来绑定消费者:比亚迪引领的混动路线,理想掀起的彩电冰箱大沙发之风,虽然都一直在挨骂,但确实牢牢锁住了细分消费者的需求。
开完2024年庆功宴之后,自主品牌的2025年都意欲“且将剩勇追穷寇”。对于今年的增长动能,共识在于四大方向:高端化、国产替代、智能化、出海。在锦缎看来,这四个方向,显然难度要大幅大于以前我们打过的牌。
新能源化这一轮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比谁胆子大。比亚迪是最早全面转向新能源的整车企业,17年后成了国内车企第一,而当年它的造车能力连前面大哥们的车尾灯都看不到,即使目前被奉为技术珠峰的特斯拉,早年间最大的竞争力也就是胆子大,数次陷入破产的边缘。
国产品牌走的混动/增程、彩电冰箱大沙发、流量之路,更是简单题,是新能源浪潮下抢占细分市场的战术而非战略之举。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后发那么久的小米,也能够快速月销破两万。
但面向2025年,新生代的车企们,将进入真正的深水区,要发力的高端化、国产替代、智能化、出海这四大方向。这其实是在深入百年汽车行业的内核——建立品牌力:新的技术平台,新能源趋势已经完全确立,但谁能够持续的将车卖的好,谁就能依靠稳定的单车利润在第二阶段胜出。
我们认为,建立品牌力,最大的区分度,或者说战略支点就在于智能驾驶。在最新的消费者购车调查中,车的智能化程度只是排在第四左右的考虑因素,所以据此很多分析者认为,智驾只是锦上添花。
但实际的推演逻辑是孰先孰后的问题。智驾体验的一般,所以消费者才不会将其视为核心购车要素,但如果某家智驾能够明显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并解决用户痛点,那智驾就将成为新刚需,正如当年苹果IOS就是好用的论调一样,消费者也不会在众多汽车品牌中显得毫无忠诚度。
或者换句话说,智驾与AI一样,从来不是需求侧问题,而是供给能不能创造需求。对于站在供给侧的国产品牌厂商来说,智驾,是2025年必争之地:只有拿下了智驾,才能在20万以上的市场中,彻底将BBA挤出局,也才能在20万以下的市场中靠差异化保障利润而不是陷入无穷无尽的价格战泥沼。
02 供给侧,三股势力交织,推动智驾平权
势力1:特斯拉再度引发鲶鱼效应
作为最大的鲶鱼,特斯拉能够参与到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的概率越来越高。
2024年上半年,市场便开始传言特斯拉FSD有望入华。而2024年的9 月 5 日,特斯拉人工智能团队在社交平台宣布,FSD 预计将于 2025 年 1 季度在中国和欧洲市场推出,在等待监管批准,更是提升了置信度。
而根据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政府支持特斯拉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先行测试FSD功能。特斯拉有可能能在2025年在境内完成数据采集和训练,并在国内推送第一代版本。
作为智能驾驶绝对的T0级别玩家,特斯拉FSD将吹响技术冲锋的号角,将国内智驾技术推向新的高度。甚至从供给侧逻辑来看,不管你是否愿意,智驾的战鼓已经响起。
势力2:以智能化属性出道的玩家,华为、小米,蔚小理等
虽然苹果基本已经放弃,但手机派玩家,华为和小米,在新能源车上目前的进展可谓相当成功的,扛起了智能手机派的大旗。
华为选择了朋友圈模式,塞力斯的问界系列、北汽的享界、奇瑞的智界、江淮的尊界,在量和数据的积累上,目前处于明显的领先位置,据了解2024年华为ADS搭载量超过50万套。而未来,华为规划ADS3.0将实现城市L3商用试点,并推出ADS4.0。
而小米在新车型的布局上也在智驾上面更多发力,更加强调智能化与“人车家”生态,雷军也开始认识到智能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灵魂。
以及还有在入局时就强调智能化的新势力蔚小理,从来不敢在智驾上掉队,尤其是车型竞争力走弱但智驾水平一直在线的小鹏,2024年发布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并规划2025年实现类L3智能辅助驾驶百公里接管。
智能化,是他们的初心,2025年只能加速不能倒退。
势力3:以制造属性出道的玩家,比亚迪、吉利等成为最大的变量
更大的变化在于制造属性出身的玩家。比亚迪以前的竞争亮点在于诸如“刀片电池”、“混动”、”“DMI”等,都是基于智造属性,这也使得比亚迪成为中低端的性价比之王,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令人惊叹的单车1万元利润。
但面向2025年,比亚迪跳出制造的舒适圈,选择选择all in智驾。
2024年比亚迪梦想日上,公司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全新战略——整车智能。并后来通过仰望、方程豹、腾势等高端系列,试水了智驾。但根据统计,比亚迪 2024 年高速 NOA/城市 NOA智驾渗透率分别为1.0%/0.5%,相对其他玩家还只是刚刚起步。
比亚迪海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内,比亚迪将致力于在更广泛的价格区间内,包括15万元甚至更低价位的车型上,全面搭载自研的智驾系统,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
制造能手们的下场,将快速帮助实现智驾实现全面价格带的覆盖,消费者有望看到真正的智驾平权。在20万以下车型,高速NOA可能成为从差异化卖点演变为标准卖点,而搭载城市 NOA 功能的车型售价进一步下探至 20 万元以下。
4. 三股势力合力,开启智驾平权元年
另外有意思的是,在各种智能驾驶梯队排行榜中,基本不见传统品牌/合资品牌的身影,供给侧的变局则,正是上面谈到的三大势力。
如果智驾平权兑现,那么国内自主品牌抢占合资品牌的故事仍将进一步兑现。有研究机构测算,自主品牌凭借着电动智能化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性价比优势,2025年,在0-20 万/20-40 万/40 万以上价格带,自主品牌替代合资品牌的空间分别为 382/390/118 万台,合计近千万辆的空间。
甚至不排除,BBA等品牌将不再成为大家讨论焦点和面子的象征,逐渐淡出。
03 技术奇点时刻,L2迈向成熟,开始畅想L3及之后
1. L2+突破10%渗透率的奇点
当前,智能驾驶主要聚焦在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辅助导航驾驶)上。NOA又进一步区分为高速和城区 NOA 这两大主要场景;功能区分上,L2的发力点,主要是行车和泊车这两大功能的自动化。
高速NOA因方案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消费者体验感强,已经成为智驾标配,未来将加速渗透。而2025 年之所以是国内智驾从量到质发展大年,主要是L2+功能将逐步完备,有望克服城市NOA这一场景。
通过集成更大算力的智能驾驶芯片,未来可以实现行车和泊车功能的一体化,让消费者体验到更高阶的NOA功能,将智驾开始作为购车中的一个关键考量因素,进而带动2025年城市NOA渗透率突破10%。
高速和城市NOA双双破10%,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新技术应用上,10%渗透率是一个关键的阈值,一旦突破,就证明方向基本上是正确的了。未来L2+功能将普及至各价格段车型,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指数级的增长机会。
图:乘用车L1-L3+功能渗透率资料来源:高工汽车,中金公司
2. AI是L3的加速器
客观而言,自动驾驶的进展速度,过去几年是低于预期的,只有进阶到L3,这个行业才万亿级别想象空间。
国内目前所有量产车型似乎永远停留在L2、L2+、L2++,一直饱受诟病,毕竟L3才是产业期待已久的转折点。L3级自动驾驶的定义是,可以在限制条件下执行部分功能决策的自动驾驶模式,这种水平的自动驾驶才能撬动巨大的产业空间和社会价值,比如Robotaxi才可能大面积铺开。
而L2++的成功,也将使得车企能够形成商业正循环,进一步加大在L3投入更大的力度。根据产业调研的最新消息,2025 年车企将开始 L3 进展比拼,L3 自动驾驶功则有望接替车位到车位功能,在中高端车型率先搭载,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新锚点。
而AI可能成为未来智驾加速的X因素,云端大模型和车端大模型,才是突破L3技术天花板的最可能武器。AI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已经让大家每天都无比兴奋,而汽车赛道的永远不缺数据,正是为AI提供了最好的应用场景。我们从头部企业的布局中,也已经能感知到汽车AI时代的临近。
特斯拉自动驾驶套件FSD推出多年之后,大家才开始认识到其核心竞争力其实是算力。
2021 年 8 月,Dojo 在特斯拉首届 AI Day 上正式亮相,定位为”能够利用海量视频数据,做无人监管标注和训练的超级计算机”,彼时大家还不太理解。
随着AI在近两年爆发,特斯拉在Dojo项目上投资开始加速,累计已超过10亿美元,截至2024 年 10 月,Dojo 的算力总规模达到 100Exa-Flops,相当于 30 万块英伟达 A100GPU 的算力总和。
同样在最新的CES 2025大会上,自动驾驶、芯片及汽车相关技术成为焦点。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将携手丰田共同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并称该领域有望成为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AI的加持下,智能驾驶有望在技术上突破L3瓶颈,并畅想L4和L5。车企竞争的焦点也将从逐渐成熟的城市NOA指向以L3/L4 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和AI具身智能等相关领域。
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不仅仅只有黄教主画的万亿美元大饼,在地平线的招股书中,测算2030年,全球仅ADAS+AD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0亿人民币。仅考虑到衍生的Robotaxi等等商业场景,更是一个数倍的空间。
想象空间打开之后,我们可能能捕捉到未来新的产业趋势草蛇灰线。由于智驾产业链分工尚未明确,头部企业也还并不清楚:
谁会成为智驾供应链中“宁德时代”?德赛西威、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禾赛科技、速腾聚创、未上市的Momenta、华为、比亚迪电子……进入了视野。
谁会是智驾时代的“特斯拉”?华为、比亚迪、小米、小鹏、比亚迪、吉利……似乎都有可能。
所以,智驾平权如果实现,不仅仅是2025年国产自主品牌的战略支点;更是未来,值得我们持续追踪的大级别产业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