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对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但一些地区仍存在教研体系不完善、教研方式不科学、研究内容不聚焦、条件保障不到位、服务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湖北省恩施州教科院结合实际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教研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完善教研体系,构建新型教研协同体。2018年,恩施州教科院成立了首届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9个学科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设定3年聘用期限。通过成立学科教指委把全州名师、专家及教育教学资源汇集到一起,为各学科搭建学术平台、吸纳优秀人才、推动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经过首届教指委的努力探索,教研机构与学校、教师的距离得以拉近。2022年,恩施州教科院在充分总结高中教指委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中等职业教指委和义务教育学科教指委。义务教育除了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科目教指委外,还专门成立了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9个学科的教指委。
通过成立全学段、全学科、全类型的教指委,恩施州基础教育构建了以教研组、学校、教指委、教科院“四位一体”的新型教研体系。在新的教研体系中,恩施州教科院借助各学科(专业)教指委,以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为载体,推动全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真正实现教科研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育管理、教育决策咨询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作用。
搭建学术平台,推动教研方式转型。恩施州教科院依托各学科(专业)教指委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区域协同教研创新机制,以活动(项目)推动教研方式转型,为成熟专家型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给年轻新手教师创造学习展示机会,开创全州大教研工作新格局。
编制活动计划。恩施州教科院结合国家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制订恩施州教科研三年行动计划。教指委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学科教研三年工作规划,形成各学科年度教研工作计划,并将活动(项目)和具体任务分配到人,做好活动(项目)的谋划和设计,解决教研工作零碎、教研形式单一、研究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做到活动(项目)开展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有重点、有成效,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视导制度。恩施州将常规教学视导与教指委送教、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相结合,形成定计划、定主题、定人员、定方案和看、听、查、访、测、评六步的“四定六步”视导模式。教指委按照“四定六步”开展教学视导和教研活动,并以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与视导要求相结合,进一步规范教学视导流程、方式和任务,将教学视导作为推动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抓手。
强化合作教研。为拓展交流平台,恩施州教科院紧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潮流,加强与电教、装备、科研、培训等部门的对接与沟通,聚焦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共同谋划和设计教研活动。如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恩施州教科院联合电教等部门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微课(精品课)大赛等活动,以此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同时,充分借助州内高校和各级教研培训机构所承担的“国培”“省培”等资源和平台,组织优秀教师积极承担授课任务,加强校际交流,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和育人水平。
培育优秀成果。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点,恩施州按照年度制定课题研究规划指南和调研研究主题,以各学科(专业)教指委成员为核心,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育规划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培育教育教学成果。为充分发挥教指委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年终时恩施州教科院对各教指委成员进行考核,统计年度各教指委成员参与和支持教研活动的次数及取得的科研成果,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届教指委换届选举的重要依据。
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是保障,活动是载体,提升是目标。近年来,恩施州教科院围绕课堂示范、培训引领、质量监测、复习备考等开展了一系列交流研讨活动,已基本形成教学研究主题化、教研活动流程化、原创命题团队化、培训交流常态化的教研模式,各项工作也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认可。
开展送教活动,强化课堂教学研讨。为有效破解优质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校际教师交流较少等问题,恩施州教科院结合各学科教学视导活动,按照“四定六步”模式,以学校需求与视导要求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指委专家送教和学科同课异构等活动。通过常态化开展送教活动,发挥教指委成员的示范作用,再借助教研活动辐射全州所有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协作。
开展作业设计和命题竞赛,激发教师创新能力。坚持以“作业设计”和“考试评价”改革要求为目标,以学段目标和学科特性为基础,恩施州教科院广泛开展作业设计、微命题竞赛、教学设计、课例设计等竞赛活动,引导教师强化对新课标、新教材、考试评价、作业设计的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教育改革趋势,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激活教师的改革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15日第4版
作者:汪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