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宁市“蜗牛之光”咖啡体验馆为心智障碍残疾人提供就业安置场所,目前已有10多名心智障碍人士在这里获得就业机会。
2.咖啡师袁志鹏耐心教导郑宏制作美式咖啡,需要多次重复练习和互动才能让他逐渐熟悉流程。
3.王静作为“蜗牛之光”咖啡体验馆的负责人,鼓励郑宏不断进步,让他有更多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机会。
4.除此之外,王静还将附近一家小型面包店作为基地拓展服务的一部分,让心智障碍人士在更多领域发挥潜能。
5.通过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畅通就业创业渠道等方式,城西区残联为更多残疾人士提供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青海省西宁市“蜗牛之光”咖啡体验馆,郑宏第一次接触咖啡制作,这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体验,也是很大的挑战。他是一名患自闭症的心智障碍残疾人。
从称粉到压粉,再到萃取……咖啡制作过程中,郑宏偶尔会搞错顺序,或卡顿在某个环节。咖啡师袁志鹏在一旁小声提醒。袁志鹏说,他教很多人做过美式咖啡,与其他人不同,郑宏学习过程中很少给予反馈,需要多次重复练习和互动才能让他逐渐熟悉流程,“教学节奏、讲话语序都要放慢,尽量与他同频”。
一旁,“蜗牛之光”咖啡体验馆负责人王静不断鼓励,“小郑再给我也做一杯咖啡吧”“现在做得越来越好了”……郑宏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便开始新一杯的制作。
“他们的反馈有时就是很简单,但旁人的夸奖和纠正他们是知道的,自己的进步也知道。”王静说,2023年6月她将这家店盘下,打造西宁市首家心智障碍残疾人咖啡体验馆,并作为当地残障人士的辅助性就业基地,吸纳从社区、街道、残联等部门推介来的适龄、有就业意愿的心智障碍者,为他们提供就业安置场所。
37岁的王静不仅是机构负责人,也是青海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从她接触第一个心智障碍患者到现在已有15个年头。那时,王静刚大学毕业,在一家早教机构当老师,班里有一名患自闭症的孩子。随后,她便开始接触这类群体,钻研特殊教育、儿童心理教育等,在多个省份的康复机构见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
2013年,王静创办“彩虹塔心智障碍儿童服务中心”,是一家专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提供特殊教育、康复训练等专业服务的民办公益机构。目前机构有90多名儿童,大部分是自闭症患者,还有的患唐氏综合征、脑瘫等疾病。
“他们性格孤僻却单纯可爱,机构之所以叫‘彩虹塔’,就是希望能在他们纯净的世界里搭建一个色彩斑斓的灯塔。”王静说。截至目前,该机构帮助500余名心智障碍儿童接受康复训练,每年举办各项公益活动,呼吁全社会关注、关爱特殊儿童,累计影响50余万人。
如果说小龄心智障碍孩子更多需要特殊教育和行为干预训练,对已成年的心智障碍群体而言,就业和生存就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心智障碍人群就业率低,就业难度大。过去我们在残联下设的辅助就业中心承接手工艺品制作的项目,如今我们拓宽思路,在咖啡体验馆等辅助性就业基地中融入心智障碍群体社会化训练,吸纳爱心组织参与辅导培训,挖掘每个人的亮点,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机会。”王静告诉半月谈记者,之所以叫“蜗牛之光”,就是希望来这里的心智障碍者及其家人看到,他们的前路是有光的。
35岁的刘希阳到咖啡店工作那天,他的爸爸妈妈和姐姐都来“捧场”。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是帮忙递送咖啡和饮品,他显得有些紧张。一家人坐在靠窗的位置,并点了不同的饮品,不断鼓励他。
“弟弟能走出家门就算勇敢迈出第一步。在这里能接触更多人群,也有机构老师的指导和照顾,家里人也放心。”刘希阳的姐姐说,这段时间弟弟的笑容多了,每天按时去上班,家人都能看到他的变化。
在“蜗牛之光”咖啡体验馆,现有10多名心智障碍人士走出家门,在这里获得就业机会。在对他们的日常培训中,专业康复老师融合“工疗”+“娱疗”的康复训练模式,根据大家能力、性格等情况,确定咖啡制作、店内卫生、订单处理以及接待顾客等具体分工,让他们尽己所能、发光发热,培养信心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除了咖啡馆,王静也将附近一家小型面包店作为基地拓展服务的一部分。25岁的更尕是智力障碍三级患者,主要负责给顾客分装面包。“看着简单,单就这一项工作都需要反复练习。”康复指导老师白玉洁说。
西宁市城西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李宪云表示,通过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畅通就业创业渠道等方式,丰富辅助性就业基地载体,为更多残疾人士提供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增强社会参与感,实现自我价值。
2024年以来,城西区残联通过各类文化助残品牌活动,丰富基层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打通残疾人参与文化事业和就业增收的渠道,开辟了残疾人“文化+就业”的新途径,在满足残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传递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在“蜗牛之光”咖啡体验馆,爱心人士慕名而来,主动帮忙。张璠是青海当地一名相声演员。他第一次来咖啡馆演出时才发现这里的“不同之处”。张璠说:“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我们和机构合作,针对残疾群体不同特点,建立差异化培训体系,共同开发适合残疾人的文化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近年来,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规范建设相关基地,目前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19个、创业孵化基地8个,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314人次。
岁末,“蜗牛之光”咖啡体验馆在准备年会活动。康复训练老师带着店里10多名心智障碍残疾人一起排练手势舞,3分钟的手势舞,他们排练了整整一年。“每天都练,晚上也给他们布置作业在家里练习,希望在年会上每个人都能闪闪发光。”王静说。(文中残障人士采访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