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2022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
2.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表示,修订后的M1数据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包括去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及增长速度。
3.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央行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以避免市场波动。
4.邹澜强调,暂停买入操作是为了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避免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
5.此外,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央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记者王晶)今年货币政策如何走?为什么要调整M1(狭义货币)的统计口径?今年央行是否会增加国债的买卖规模?1月14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央行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对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按照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求,人民银行今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强调有力、有效、精准、灵活等要求,对调控区间的把握偏向宽松一些,也会根据年中经济运行情况持续不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019年底以来还持续降准降息,累积效应使得社会融资环境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
宣昌能透露,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科学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综合采取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修订后的M1数据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
2024年年12月初,央行发布公告修改了狭义货币(M1)的口径。在回应相关问题时,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表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自建立以来,经历过四次较大程度的调整。此次优化M1统计口径,是在现行的M1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关于个人活期存款,在创设M1统计的时候,当时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的转账和支付,因此当时未包含在M1的统计口径中。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了转账支付功能,大家无须取现便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的流动性相似,应将其计入M1。
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的备付金,比如大家的微信钱包、支付宝余额等,都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从国际上看,主要经济体M1的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了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以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
金融统计数据是对金融运行情况的客观反映,统计指标口径的确定,应该从科学性和有效性出发,为政策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我们通过对历史数据测算后发现,修订后的M1数据与经济增长指标的相关性增强,稳定性也有所改善。
张文红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于今年1月份数据起,开始按修订后的口径统计M1,预计在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时,还将公布去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以及增长速度。
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是为避免市场波动
近日,央行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央行新闻发言人、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不是所有的投资者、管理者尤其是社会公众,都熟悉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因此,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并且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暂停在二级市场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投放流动性,“这样能够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避免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目的就是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
邹澜强调,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一定会反映到国债收益率水平中,国债代表国家信誉,没有信用风险,所以国债被认为是一种安全资产。但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的利率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波动还会比较大,所以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