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约书亚·梅德卡夫的新书《劈柴挑水》探讨了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与成就,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持谦逊和专注。
2.书中以日本箭术学习为背景,强调了过程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尊重过程和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困难。
3.除此之外,梅德卡夫还提出了个人积分卡的概念,鼓励读者以“建自己的房子”的精神对待生活中的挑战。
4.书中强调品格对于卓越成就的重要性,指出有天赋却没有品格的人就像一辆豪华跑车却没有燃料。
5.通过阅读《劈柴挑水》,读者或许能少走弯路,更加珍惜过程中的经历,走向卓越。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有次偶然的机会,我同事向我推荐了《劈柴挑水》(Chop Wood Carry Water)一书。她只说把自己的这本借给我看,估计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是要我认真看的。我看到她在上面有很多标注,说明她自己认真看过。一定是有所收获,才借给我的。我看完了,又给小孩买了一本。
此书作者约书亚·梅德卡夫(Joshua Medcalf)是训练控(Train to be CLUTCH)机构的创始人,这是一家为高端人才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他同时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女子篮球队的心理训练总监。他撰写了多本畅销书,除了《劈柴挑水》外,还包括《砸石头》(Pound the Stone)和《烧掉你的目标》(Burn Your Goals)。约书亚也是一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和高尔夫球手,曾拿下圣地亚哥乡村俱乐部的冠军。他早年遇到了一些不幸,比如一个兄弟因溺水而不幸去世、两位教练被捕,后来父亲罹患晚期癌症。所有这些事情,都让他去思考生命的不堪承受之轻与重。结果变成了一本又一本畅销书,和一场又一场演讲 —— 没有什么经历值得白费。
教育观的东学西渐
本书主人公约翰从小喜欢日本箭术。成年后,他到了日本一群武士中间,学习射箭。带他的老师父叫明大师。师父一开始总让他劈柴挑水,把他变成了扫地僧。一开始全是在打杂,最后才渐渐才让他去学射箭。射箭训练过程对应着三个境界:第一年,学会用眼睛瞄准。第二年,学会用肌肉稳定地拉弓瞄准。第三年,学会用呼吸控制自己的节奏,并开始用全身心去瞄准:站姿、脚的位置、手的力量、呼吸的节奏、心中的画面、周围的风吹草动 —— 一切都会影响结果,一切都在帮你或者阻碍你的瞄准。这就从一开始眼中有箭,升华到了人、箭、自然合一的境界。我最近在设计一门《运动科学》课程,里面也说到了运动的三个维度:个人、任务、环境,以及三者的合一,也是此理。约翰从不解到最终接受,顺应师父的教导方法,成了一位百发百中的高手。
当然在当代社会,学射箭的功用是次要的,主要还是修行。训练中,约翰和明大师经常对话,对话里穿插着很多人生哲理和生活故事。近百年,在学习上大的趋势是西学东渐,东方人去西方学习的居多,偶尔有个把跑到东方求教的,如苹果的乔布斯,最后都成了气候。看来东西结合疗效好。我还看到,关于做PPT, 美国最流行的一本书是《演示人的禅宗》(The Presentation Zen), 也是借鉴东方思维。近些年,来中国取经的少了一些。可否记得前些年,什么《木兰》《功夫熊猫》,还不一样是西方从东方取经?期待春暖花开,昔日盛况会重来。东方文化还是秘籍丰富,外人来取经,自己也要晓得去淘宝。只是多数情况下,人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往往深入宝山却空手而归。
不舒服是一种选择
明大师的教法,有东方学习厚积薄发、先苦后甜的一些特征,在我们看来并不稀奇,就好比戏曲表演讲究唱、念、做、打,练手、眼、身、步,都是需要吃苦的,也挺磨人的意志和耐力。文似看山喜不平。人也是一样,磨难比平滑的人生往往更有成效。高尔夫球一开始是光滑的,没有凹痕。但后来,有人发现那些被击打多次的、表面粗糙的球比光滑的球飞得更远。表面的小瑕疵会产生一层细微的气流湍流,从而减少阻力,让空气流动得更顺畅。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所有的高尔夫球都有凹痕。有空隙的地方,光才会进来。有凹痕,球才飞得远。
《喧哗与骚动》一书最后的一句话是:我们都在苦熬。人终其一生,顺境往往是温水煮青蛙,我们成长不大。成长并不都是舒服的,不舒服让人猛一激灵,反倒增加诸多敏锐。美国的海军海豹突击队,他们总是在平时打磨自己的极限。这群人训练极其艰苦,淘汰率极高,很多人撑不下来。为什么要训练得那么苦?书中有句话我很受启发:“在压力下的关键时刻,你不会超常发挥,而只会跌到你平时训练的水平。”
关于中西教育对比,人们说来说去总离不开“快乐教育”这个命题。快乐教育是个并不存在的标签和学习策略,但我最近也想,为什么鬼打墙一样,说来说去离不开这个概念?快乐有错吗?不快乐合理吗?
近几十年,在学习路径上,美国根据心理学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侧重于学习者的激励,可能是轻忽了过程中的磨砺、乏味和灰心丧胆的时候。这是近些年提倡吃苦的《虎妈战歌》《成长思维》《坚毅力》等图书在美国成为畅销书的一大原因。激励的学习不只是快乐的,也需要必要的曲折和挫败。吃苦耐劳的古方并不过时。《劈柴挑水》一书就指出,我们学艺时希望是从A到B的一条直线,但身处其中,感觉九曲回肠,一波三折,甚至于感觉前路模糊,方向难辨。更为准确的过程,是阶段式的、平台式的更迭。我们会经历短暂的成长(short spurts of growth),挫败的低谷(blight dip)、貌似漫长的停滞(long plateau),最终达到目标。
书里也说到了个人自我教育与成长的诸多哲理,例如挑水。约翰一开始进山,总是年轻气盛,挑水要比别人挑得更多。师父问他:“是尽你所能挑最多,还是你在追求比别人多挑一点?”这本不是比赛,你又何必争抢,不是一切都是考试。此书一直强调要尊重过程本身,以及一路对自己的造就和成长。
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战士指标(Warrior Dial)”。我们遇到一件事,尤其是矛盾冲突,战士指标如果从1到10计量,1是不声不响、10是狂呼大叫。明大师说最好的射手是4或者5. 过于亢奋的人必须下调自己的战士指标,深呼吸,听音乐,说话慢一些。达到了四或者五的时候,你会进入最佳状态。打过靶的朋友可能也都知道,瞄准到了七八成的时候要扣扳机,等到十成,可能活动的靶子已经跑走。如《道德经》所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烧掉你的目标
在当代的美国,教学者总想尽办法找快速渠道,提高效率,提升效果。用我们课程设计师看来,总归是一开始明确学习目标,然后设置教学内容,再就是优化教学策略。梅德卡夫写了一本书,就叫《烧掉你的目标》,这种做法颠覆了那种目标导向型的学习。此书有点反对目标导向:目标有时让人逃避责任,而使命则不允许。没有使命的人,可能会在攀登到梯子顶端——达到了目标——却发现爬错了墙。使命让你关注当下,关注自身在此中间的成长,以及对他人的影响。人一旦放下对结果的执念,并信任过程,关注当下,反而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在战场上,最可怕的是那种放弃了生死执念的人,而反讽的是,最后可能反而他们能存活下来。部分可控的目标,如胜利、销售成绩、打破对手纪录等,常常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忽略更重要的事情——旅程中成为的那个人。保持良好的态度,竭尽全力,善待他人,心怀感恩,反倒会让我们收获多多。
这个说法可能也对那种绩效思维的人会有所震撼。结果导向和绩效思维,在近十年来遇到了一些反弹。《哈佛商业评论》上就曾撰文批评过绩效评估。传统上的绩效评估,是定年度目标,然后上级主管评估。如果这个目标一开始就是偏狭的,最后即便达成,别的方面则可能付出沉重代价。这代价甚至可能超过达成目标带来的收益。我曾经在同一个修车铺附近两次扎到螺丝钉,车爆胎。一而再在同一路段发生此事,巧合的可能性不大。我怀疑就是修车铺干的。如果修车铺唯一目的是增加车胎维修的数量,他们这么做显然达到了目的。不过,像我一样遭遇的人应该还有。有意见、有质疑的客户,应该不会去照顾他们的生意。这个车铺也是越开越凋敝,大部分时间处在关门歇业的状态。当初为了达成提高修车胎数量的目标,忽略了客户服务、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等其他因素,最终落了个惨淡经营,濒临倒闭。为了单一的小目标,失去了进取的大格局,怎会有好结果?而有使命的人,就不会在选择目标的时候犯错误。如今高校的管理,侧重于发多少文章,完成多少成果,以至于老师在填表和申请中耗尽了才华,何尝不是上错了梯子搭错了墙?
建造你自己的房子
为了平衡单一目标的影响,管理界曾经考虑过“平衡计分卡”这个方法,平衡内部和外部、近期和远期、经济和非经济的目标。而梅德卡夫提出个人积分卡的概念。他要我们把自己作为一个组织一样去经营。他有个有趣的比喻:建造自己的房子。说是有个英国人一辈子建房子,几十年后要退休,老板让他再建一幢。他建完后,老板说:满意了,还剩下一件事。说完拿出钥匙,说你把房子钥匙拿去,房子是你的了。那人恍然大悟,说如果知道这房子是给自己建的,那一定追求尽善尽美,不偷工减料。好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如果给别人做的就好比是给自己做的,就一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和方法。梅德卡夫就提出了这么一个说法,把所有的事,都做成给自己盖房子。
我自己今年鬼使神差,当上了吃力不讨好的小区的管委会负责人。我同事就是因为听说这事把《劈柴挑水》借给我的,鼓励我把所有人的房子都当成自己的房子一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也要在从垃圾处理、维护维修、用水、游泳池维护等各件小事上尽心尽力,力求把每件事都做好。我看此书也确实有一些启发,也力求以“建自己的房子”的精神做事。去年降温,我们小区两百户人家,都是老房子,好多水管爆裂,一片混乱。今年轮到我负责, 此前我预先把该维护的维护了,同时改造了一下委员会的投票决策流程,把过去长达几个星期的维修周期,缩到了几天,在降温前大的维护都做好了。并多次通知做防寒预备,比如滴水,包裹水龙头,打开厨房下面的门让热空气能流动。感谢上帝,今年没有一处水管爆裂,水漫金山。这也是我对此书的一点小小应用。
品格造就卓越
我们往往认为造就卓越的是人的天赋,但是此书也颠覆了这个观念。书中提到:有天赋却没有品格,就像一辆豪华跑车却没有燃料——再昂贵也毫无用处。例如一个好的品格是谦虚。”谦逊的真正意义谦逊不是轻看自己,而是少想自己,多关注他人。”
书里除了自我成长方面的坚毅等品格外,也鼓励我们顺便造就而非坑害他人。书里提到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邪恶的老巫婆要退休了,她办了一场庭院拍卖会,出售她的魔法药水和工具。人们可以买到嫉妒、自负、骄傲、欺骗、奸诈等象征邪恶的传统工具。这些华丽的工具都被高价竞拍走了,只剩下一件看起来普通又破旧的工具。巫婆不愿意卖掉它,因为这是她最珍贵的工具——“灰心”。她把这件工具留给了自己的侄女。侄女看到这么个破旧的东西,很失望,巫婆告诉它,这工具是她行巫生涯最厉害的法宝。巫婆的事业就是行邪术坑人,而坑人最厉害的工具是让人灰心丧胆。
灰心乃是成就之贼。一些让人灰心的语言,能在你的脑海中构建画面。这些画面影响你的感受,而感受会左右你的行动。而你反复的行动会塑造你的命运。我们一路行走,中间都有很多标志,有的标志是很负面的:“这很难。”“今天我不想做。”“别人比我有更多时间。”“这没什么用。”“几乎没人像我这样做。”“我哪里行?”这个世界是一堆螃蟹:装在桶里,螃蟹往往不会想着怎么叠罗汉一起逃出去,而是往上爬的,总是被其他螃蟹往下拽,甚至螃蟹腿都给扯断。
总有奸人要害你。人们出于各种目的,给你贴标签,让你束手就范,但我们自己要有定力,不要听很多外界的声音,而要学着给自己的经历赋予意义。别听信那些说你愚蠢或疯狂的人,而是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来让情况好一点?”
这是一本寓言和励志结合的小书,我这把年纪都觉得大有启发,但愿年轻人有机会看到,或许会少走不少弯路 —— 不,是在走了弯路的时候,也能欣赏路边的鲜花,增强自己的腿力,拓展自己的视野。人生何处不是劈柴挑水这种小事,做到了极致,就没有什么是小事了。怎么样?从今天起,挑水,劈柴,走向卓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