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与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共同举办了中国智库研究圆桌研讨会。
2.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文在发言中指出,过去十年,中国智库在全球层面的崛起相当于21世纪初中国企业“出海”时的状况。
3.王文提到,中国智库的全球崛起比企业“出海”晚了15年,所暴露的问题同样需要时间积累来解决。
4.为此,需要政府、智库界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给予智库行业更多政策优惠与资金支持。
5.王文相信,未来会出现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式的全球智库品牌,问世一批“黑天鹅”、“文明冲突”式的思想巨著。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今天以2015年1月中办、国办公开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指导意见》来算讨论中国新型智库10周年。这个“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谈到“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这就给我们把一个启发,即从“中国与世界”的角度来看十年来中国智库在全球层面的崛起。过去十年,中国智库在全球层面的崛起相当于21世纪初中国刚刚加入WTO早期中国企业“出海”时的状况。我想用5分钟、结合自身机构案例,具体谈三点:
第一,职能国际化。过去十年,出现了一批专职从事国际事务的智库人员,就像21世纪初出现了一批专做外贸的企业那样。以人大重阳为例,国际部人员占有全院员工的约1/3,主要工作就是追踪动态、国际办会、对外发声、构建人脉、全球联络等,每年承办或参加各类国际活动超过200场,加大了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范围与沟通频次。
第二,人员走出去。过去十年,在海外设立和出现频繁调研的中国智库机构与学者,就像21世纪初有一批企业人士开始“出海”设点开店那样。以人大重阳为例,过去十年曾先后走访调研约100个国家,2023年疫情“放开”以来就去了30多国,尤其是俄乌冲突两年来曾赴俄调研9次、频繁参加在海外的巴库论坛、瓦尔代年会、迪拜论坛、从都国际论坛等。
第三,全球传播力。过去十年,在海外平台上发声发文的频率极大增加,就像21世纪初“中国制造”开始初步走向世界那样。以人大重阳为例,2024年在海外媒体平台上发声发文约400次。
职能国际化、人员走出去、全球传播力这三点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区别于此前“思想库”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早期“思想库”主要是从事内部咨询与内参写作工作,而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则加大了中国与世界交往、互动与塑造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智库的全球崛起比企业“出海”晚了15年,所暴露的问题同样需要时间积累来解决。比如,中国智库在全球层面的品牌度、厚重性都还需要继续提升。假以时日,中国会出现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式的全球智库品牌、出现更多像约瑟夫·奈、米尔斯海默、萨克斯式的思想领袖、问世一批“黑天鹅”、“文明冲突”式的思想巨著。
对此,需要政府、智库界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真正认识到智库全球崛起的战略重要性,给予智库行业更多政策优惠与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系列厚重的思想产品与成果,就像现在企业界的华为那样。我对此有充分的信心。
推荐阅读
重要!重要!重要!
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