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马智行成为全国首家开展编队自动驾驶跟随车主驾无人测试的企业,将在京津塘高速开启卡车编队跟随车无人化测试及货运服务。
2.该公司卡车编队采用“1+N”形式,由一辆自动驾驶卡车领航,引领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行驶。
3.目前多为“1+2”形式,最多可探索“1+5”形式,后两辆车实现完全无人。
4.小马智行副总裁李衡宇表示,此次测试落地场景主要为普通货物,包括快消品、电子设备等的运输。
5.由于此,卡车编队行驶对车辆间通信能力、车辆一致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界面新闻记者 |
小马智行于1月13日晚间宣布,获准成为全国首家开展编队自动驾驶跟随车主驾无人测试的企业,将在京津塘高速开启卡车编队跟随车无人化测试及货运服务。
这家自动驾驶企业的卡车编队采用“1+N”形式,即由一辆自动驾驶卡车领航,引领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行驶。目前多为“1+2”形式,最多可探索“1+5”形式。
小马智行分别于2023年11月和2024年5月在广州和北京开展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不同的是,此前测试编队中,三辆车都设有安全员;而最新测试只在第一辆车设置了安全员,后两辆车实现完全无人。
小马智行副总裁、卡车事业部负责人李衡宇告诉界面新闻,此次测试落地场景主要为普通货物,包括快消品、电子设备等的运输。
尽管小马智行被冠以“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名号,事实上扛起公司营收大旗的是无人卡车业务。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小马智行主要收入来自于自动驾驶卡车服务Robotruck、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两年半来该业务占营收比例从32.7%增长至73%。
截至2024年上半年,小马智行已在中国运营190多辆自动驾驶卡车。同年年末,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路测里程超500万公里,货物运输量超8.6亿吨公里。
推动自动驾驶卡车的大规模落地是小马智行的下一步落子。这个阶段里,编队形态正是为了适应商业落地场景的需要。
编队的优势在于,前车可为后车破风从而降低风阻;此外,车辆之间可以共享感知信息和决策信息,后车不会因为前车遮挡导致视线受阻,相当于每一辆车都拥有一个“上帝视角”。
“距离我们的终点,Robotruck大规模商业化,还要跨过无人化的台阶;另外规模仍需要扩大,达到4000至5000辆。”李衡宇此前提及。
大宗商品专线运输为小马智行编队卡车理想的落地场景,具有集货和运输集中、点对点高频运输、运输效率高的特点。
李衡宇提到,这种场景有两个优势,一是交通元素较少,专线物流为从a点到b点,相比城市复杂道路,难度要降一个数量级,以目前的技术积累跨越无人台阶没有问题;二是货运需求很大,有些几十公里的道路可以达到数百台卡车的运输需求。
这类需求主要在西北地区,包括煤炭、矿物的运输。对比之下,沿海地区的运输需求较为零散,如在广州,尽管已经拿到编队牌照,但广州出发的更多是集装箱、海运供应链的货物,如电子设备、工厂元器件等,较少凑齐三辆车。
编队行驶也对车辆间通信能力、车辆一致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小马智行卡车事业部产品高级总监肖平此前告诉界面新闻,大宗商品运输场景有多重挑战。首先是网络,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没有蜂窝网络覆盖,意味着车与车之间的通信只能靠V2V(车车协同)来实现,通信存在时延;此外是天气变化,极高温、极低温、沙尘风、沙尘暴等,非常考验自动驾驶的硬件能力和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
自动驾驶重卡提供的额外价值在于,把人工从整个成本结构里面做了大幅的缩减。根据战略咨询公司普华永道思略特的研究报告,以长途运输环节为例,现在的货运卡车将被无人驾驶卡车代替,未来的卡车将变成“自动驾驶的集装箱”。这些“集装箱”在高速上编队行驶,如果发生问题也能够通过远程诊断解决,仅在这一个环节,成本可以削减近一半。
自动驾驶行业的完全去人被视为商业价值所在,这一逻辑在Robotaxi领域已经得到验证。小马智行在近几年实现了Robotaxi的完全去人,但目前卡车编队仍需要安全员。不同点在于,这家公司认为,卡车安全员没有必要完全去掉,甚至是商业落地的助推角色。
真实的货运场景里,存在不少非结构化环节,如跟人交接。现阶段无人卡车无法胜任所有运输环节的处理,有头车安全员的交流,才能从形态上和运营上实现商业落地。
“前车安全员在实际业务落地中,除了安全监管,还承担了类似Robotaxi远程协助员的任务,暂时不会去掉。”李衡宇表示。
而从成本角度考虑,李衡宇提到,实现卡车编队后车安全员下车,等同于Robotaxi全车无人的商业价值,“Robotaxi之所以要做全无人,原因是它不存在几辆车一起出发的情况,所以要创造商业价值一定是全车无人。但卡车可以三车、五车同时出发,省掉了4/5的司机,商业模式已经成立了。这种情况下,其实没有动力再去省掉1/5,因为有可能要付出两倍的成本,所以卡车的无人形态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