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险公司纷纷布局新能源后市场,如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在江西赣州首家“新能源维修网络”上频频动作。
2.邦邦汽服打造新能源独立维修厂运营合作模型,与财险分公司协同,打造PICC品牌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新模式。
3.然而,保险公司在新能源后市场面临技术复杂、维修成本高、配件供应不足以及服务网络不完善等痛点。
4.为此,保险公司需要提升服务质量、价格透明度和售后保障,加强与车企和后市场企业的合作。
5.专家表示,保险公司通过车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个性化和精准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前有车企扎堆涉“险”,后有险企接连杀入后市场。
前些年,车企通过自建、收购保险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争相布局保险业务。随着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逆转,保险公司终于按捺不住深度拥抱汽车的心,开始下场布局新能源后市场。
积极布局新能源后市场
2024年12月20日,由邦邦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邦汽服”)打造的江西赣州首家“新能源维修网络”完成签约,预计于2025年1月启动运营,向广大承保的新能源车主提供专属服务。
据悉,这是邦邦汽服依托“中保智修”新能源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经验打造的新能源独立维修厂运营合作模型。在此之前,邦邦汽服已在北京投资建立了首家新能源汽车维修自营旗舰店“中保智修”,门店总面积超过1400平方米,覆盖三电维修、事故维修、检测保养、技术培训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不仅获得多家动力电池服务网点授权,更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提供面向车主的全流程透明车间,实现了维修过程可视化。
与此同时,邦邦汽服新能源业务部还与华东、华南等多地财险分公司协同,打造PICC品牌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新模式,加速新能源维修网络的规划布局。比如,去年10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与当地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厦门信达国贸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了集充电检测、综合钣喷中心、定损中心、研学中心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客户服务中心,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管家式服务。
邦邦汽服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是由人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优质产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车后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公司利用科技创新与数智驱动,深度融合车后产业,打造“领先的保险理赔数智化平台”、“最大的维修服务企业数字化连接平台”和“最大的事故车配件供应链平台”,并致力于成为“保险生态圈”“维修生态圈”“配件生态圈”的高价值连接器和赋能器。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其实早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势头未起之时,邦邦汽服就已深入汽车后市场了。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人保财险宿迁分公司和某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在江苏宿迁合办了一家汽修店,其给出的车辆保养、维修价格相当于当地4S店的7折。随后,邦邦汽服在北京的五方天雅汽车服务园开设了一家维修保养门店。而去年开业的新能源汽车维修自营旗舰店“中保智修”也同样位于园区之内。
邦邦汽服总经理龚托曾表示,邦邦汽服业务已覆盖全国,并围绕事故车保险理赔全链条打造了数字化闭环服务体系。在新业务方面,邦邦汽服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服务生态,持续推动保险与维修、汽配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包括延保服务、动力电池安全健康检测、查勘检测、理赔风控、配件供应、新能源维修、残值检测与估值回收等在内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据介绍,邦邦汽服基于海量动态数据,应用AI、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服务云平台”——电池云智检,通过电池实时动态的故障数据、丰富的故障排查经验数据,建立损伤诊断模型,并与线下专检设备相结合,以线下+线上协同的方式实现电芯级别的多维度损伤诊断,输出专业检测报告和维修方案。而车主仅需通过手机App,一键便可获取汽车电池线上体检报告与专业维保建议。
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维修存在的痛点更为突出。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介绍称,主要痛点包括技术复杂、维修成本高、配件供应不足以及服务网络不完善等。人保、平安等保险公司布局新能源后市场,有望通过整合资源和提升专业能力来击破这些痛点。他们具备资金雄厚、服务网络广泛以及风险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能够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服务网络建设。然而,要真正获得消费者认同,保险公司还需在服务质量、价格透明度和售后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便捷、高效、可靠的服务。
不过对于保险公司跨界汽车后市场,不乏业内人士颇有微词:“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提供保险服务,包括接收投保、理赔等,其核心在于风险管理和资金运作,而非直接提供维修服务。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保险公司应当遵循分业经营的原则,不得兼营与保险业务无关的其他业务。”
探索新能源汽车
风险减量服务创新
与“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优质维修全新体验”相比,更能驱动保险公司下场干汽修的动力是因为“切肤之痛”。
去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达4395元,较燃油车高出63%,而保险行业承保亏损高达67亿元,形成了车主难承受、保险公司难经营的尴尬局面。数据还显示,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达到84%,较燃油车高出约10个百分点,导致2023年行业综合成本率达109%,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新能源汽车较高的零整比、动力电池几乎只换不修等特殊情况都在推高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但为了新能源汽车提供保险保障又是其不得不做的工作。
2024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向机构下发《关于推进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从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机制,提升行业新能源车险经营水平等方面做出细化部署。
《征求意见稿》提到,探索新能源汽车风险减量服务创新。鼓励行业经营主体以风险减量管理为切入点,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在电池检测、充电桩服务、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设备安装、车队托管和安全驾驶服务等方面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加快健全新能源车险业务生态。
人保、平安等保险公司试水新能源汽修或许正是源于要加大风险减量力度的考虑。去年4月18日,中国平安在回答投资者关于新能源车险的相关问题时回应称,平安财险通过推进风险减量,构建新能源专属定价、服务、理赔体系,持续提升车险盈利能力。而中国人保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就提出,将重点实施“风险减量服务工程”,创新践行“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的商业模式;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再次谈及新能源车险时强调,新能源商业车险综合成本率高于燃油车商业车险业务,主要是受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的影响,赔付率较高。公司将持续加大新能源车险风险定价能力建设,加强业务选择,提升优质业务占比,守住盈利底线,实现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保险公司抱怨,新能源车险业务“吃不饱”,但车企却认为新能源车险极具想象空间。去年5月,在得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后,比亚迪车险产品上线,并于当月开出首份车险保单。小米汽车随后在去年11月拿下自营财险牌照。
到底是掌握车辆数据和配件信息的车企跨界卖保险看上去更有优势,还是掌握车辆故障和理赔数据的保险公司进军后市场更有潜力,尚无定论,但二者的融合必然有助于新能源后市场的发展。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通过车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驾驶习惯和车辆性能,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同时,为确保自己在汽车业内的一席之地,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还要加强与车企和后市场企业的合作,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文:陈萌 编辑:焦玥 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