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以上;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09亿元,同比增长5.1%;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8亿元,同比增长13.5%。 …… 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为天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牢记嘱托,河西区锚定“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目标定位,贯彻落实着力打造“四个高地”指示要求,一步一个坚实脚印,中国式现代化河西实践交出了生动答卷。 协同发展涌新潮 中水北方投资4.5亿元的新科研楼建成投用,中核二四投资2.9亿元的天津研发中心启动建设……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为里程碑,河西区聚焦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与中电科集团、中关村发展集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京央企、院所、高校对接合作,探索构建“企业+高校+院所”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进华荣新能源、华芯智创等优质京冀企业178家,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落地项目30.8亿元。 立足全市“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河西区加快推进金融发展活力区、天塔科创服务区、陈塘科技商务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主题园区、津城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河西片区、文化中心文旅商融合标志区等6大重点功能片区建设,全区金融机构总数增至1200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保持全市较高水平。23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实现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10%。新增航运企业80家,总数超千家,150家重点企业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27%。打造北方开源鸿蒙之城先导区,400家北方设计联盟成员单位实现税收7.4亿元,同比增长29%。 天塔湖畔,一个崭新的科创服务区雏形初现,依托蓝帆大厦、师大八里台园区,河西区引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通大学等院士团队和优质科创企业,布局发展脑机交互、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以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主题园区为基础建设2.9平方公里“数字岛”,纳入天开园“多点”布局,联合鑫恩华等市场化资源,建设陈塘科创园一期项目,挂牌成立信创海河实验室河西中心,导入智汇云界、观薇智能等研发、创新类企业110余家。加快建设天津软件园河西园,入驻开源中国、成都超网等企业100余家。 河西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服务业营收、科技型企业数量、研发经费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2家,雏鹰、瞪羚、领军企业19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23家。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10亿元。 改革开放见活力 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等6个项目实现盘活,环球磁卡等4个项目初见成效,盘活面积超31万平方米,桂发祥集团珠江道45号项目作为全市首例运用弹性年限模式,完成土地出让,第二工人疗养院项目开园运营…… 紧扣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河西区全力以赴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编制生产力地图,一处一策制定盘活方案。国有资产使用收益达4.8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盘活商务楼宇面积20万平方米,新增注册企业2411家,留区税收超千万元楼宇达50座。同时建立“1+7+N”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打造招商智慧平台,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招商活动50余场,与科大讯飞、无问芯穹、碧迪医疗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引进中化学环境科技、鹏辉力赫等央企、大型民企二、三级公司14家,引进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131家,完成产业项目到位额6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三个一批”项目总投资达1732亿元。陈塘科技商务区3宗地块实现出让,新增投资19.8亿元。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开放增活力。河西区制定《河西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若干举措》,实施外贸总量扩容、外贸新动能培育、国际市场开拓等行动,推动大宗贸易挖潜、老字号产品“出海”、跨境电商发展,进出口总额达131.3亿元,同比增长12.9%,进出口属地备案企业达2190家,同比增长13%。进出口增速位居中心城区首位。同时实施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在全市打造首个“营商环境示范街区”、设立首个“跨省通办及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厅,社会第三方机构市场主体满意度测评保持全市首位。成立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联合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创新推出“善担-信易贷”产品,依托“信易贷”平台帮助企业获得贷款72亿元。《天津市河西区打造“1+2+5+N”框架,推进信用要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获评“2024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过去一年,河西区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激发和催生出发展新活力,为河西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全区新增市场经营主体1.2万户,总数达9万户,同比增长5.6%。 文化传承润心田 周末走进剧场看一部好戏,节假日到家门口的商圈感受人间烟火,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河西人的惬意日常。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 2024年,西岸非遗体验馆建成开放,通过实物陈列、动态展演等形式,展示着具有津派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市民游客的关注。2024年,河西区举办2024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暨京津冀非遗嘉年华活动,规模为历次天津主场之最,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让文化唱主角、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河西区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西岸文化品牌,充分挖掘津沽文化、西岸文化等资源要素,进一步完善“一带、三中心、四层面、多点支撑”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全区14个街道文化站均被评为一级及以上级别,其中特级文化站数量位居全市首位。举办“文化365·快乐在河西”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千余场,京津冀非遗嘉年华、西岸艺术节“文化中心湖畔音乐会”、西岸读书节“品质之城·书香天津”悦读文化市集等活动,让优秀文化浸润人心,为文旅商融合积蓄形成生生不息的持久发展之力。 “大力推动商贸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城市”是市委赋予河西的时代课题。 以文化中心文旅商融合标志区建设为带动,河西区统筹推动天塔、人民公园、城市绿道等提升改造,优化消费服务供给,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推出“一日游”“研学游”等10条精品旅游路线,与文博场馆、文艺院团、演出剧院加强联动互动,举办“2024海河国际消费季”“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带动重点监测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客流量同比增长8.2%,营收同比增长8.6%。 漫步河西区,从人民公园到城市绿道,从西岸相声剧场到天塔西岸书斋·知道吧,从天津文化中心到北疆博物院,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到天津梅江环宇城……随处可以遇见的幸福美好,展现的是文旅商融合的勃勃生机,更是文化传承的不懈探索。 人民城市为人民 七成以上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20项民心工程和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202亿元、总面积472万平方米的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等4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建设……一年来,城区宜居品质不断优化,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民安”的愿景,要求我们把目光放到城市治理工作上来。河西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完善“动态碳生态地图”平台功能,成功申报全市碳达峰试点区。雨污分流改造34个小区、110处混接点位,建成全市首个“无废汽车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成“无废细胞”115个,新建4处口袋公园,海绵城市建设达到建成区面积的46%,完成崇明里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燃气旧管网13公里,改造老旧供热管网90公里,发动8.7万人次参与志愿服务,在文化中心试点建设智慧化场景……如今,智慧和品质,正踏着城市发展的节拍,成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家门口的菜篮子更加丰富高质,出门办事越方便,口袋公园惠及更多居民……越来越多的民生愿景照进幸福生活,新增就业1.9万人,景海道中学、学苑中学投入使用,新建挖潜补充学位1.6万个。区属公立医院与8家市属三级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加入20个专科联盟,打造172个“3+1+N”家庭医生团队,惠及群众超30万人。新建2个多功能运动场、3个笼式足球场,完成城市绿道三期体育公园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社区全覆盖。越秀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全区居家养老服务量达170万客次、消费金额达3753万元,推出为老志愿服务品牌190个。建成全市首家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规范托育服务市场秩序,按期实现千人口托位数4个以上建设目标。成为全市首个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的行政区。 回望2024,一个个忙碌的楼宇街区,众多生机勃勃的新园区、新项目,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绘就了一年来河西人携手并肩,共同书写的奋斗长卷。走入新的一年,河西区更是满载诸多期许,充满前行的动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西篇章的重要一年。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牵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写好“创新篇”,下好“改革棋”,走好“实干路”,新一年,河西区将引进高质量京冀企业,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落地,全力打造全市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形成更多协同发展新成效,进一步做好天开河西园、津城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河西片区、天塔科创服务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主题园区等重点功能片区建设,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储备项目加快转化,更好展现经济大区发展活力。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发展为要,利民为本。新一年,河西区将持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和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更加普惠均衡,继续推进道路改造、园林绿化、老旧小区提升,打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区,抓实用好“万象城+”和文博艺术场馆,让文化气息进一步浓郁河西街巷,让休闲娱乐选择更新更广,在点点滴滴的日常中塑造河西气韵,点亮更多居民的甜美笑脸。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三九隆冬,河西大地暖意澎湃。 展望2025年,聚力打造“全市服务业发展新高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先行区、“城市智慧化管理先进区”,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河西区接续奋斗,在海河西岸书写更新、更好、更美的发展新篇。 |
喜欢就给小编点个“👍”吧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赵钰萁 李钊
审核:祁淑娟 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