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苗寨创建表彰大会
普安县龙吟镇是“中国苗族第一镇”,这里生活着2.4万苗族同胞,占全镇人口的96.5%,2012年被贵州省苗学会授予“中国苗族第一镇”称号。吟路,以龙吟布路后面的字接龙而得名,即龙吟的布路之意,距县城55公里,距镇政府12公里。东与红旗社区大坪组接壤,西与六盘水盘州市格所和水城花嘎隔河相望,南与盘州市保基乡毗邻,北与水城县欧场村衔接。1936年定名。全村总面积27.8平方公里,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以苗族居住为主。全村辖16个村民组,27个自然村寨共803户3501人。
位于普安县龙吟镇的吟路村,有居住着120余户苗家人的村寨——布路。早在明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来黔胡源指挥使率军攻下兴让里(今龙吟)境内普纳山上的叛乱夷蛮仡佬后,平定边陲,屯军驻守。随来的孟氏一支,依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生存下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龙吟镇中心西南方向翻越石坳口大山,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纵横成行的古老木瓦房屋。这百年古寨,后依险峻雄伟的狮子大山,前踏北盘江上游支流——乌都河,左右群山相抱,与六盘水的水城县花嘎、盘州市格所遥遥相望,诉说着百年的历史沧桑,烙下了苗家儿女繁衍生息的传奇故事。
布路,以前叫“过路”,是周边物物交换的一条途径,山前山后多是古树森林。在迁徙水城县花嘎荞地坡居住的孟氏族人在亲友的引荐下,发现此地山灵地秀,土地肥沃,宜长期居住,于是花了1200大洋,向袁氏置买土地,来此地定居,当时签下地契:上到白脸石(又叫将军石),下到猫耳头,中间祭山包为孟氏居住地,这样普安县龙吟境内唯一的一支孟氏就繁衍下来。来此始祖兄弟四人,率家族伐木砍树,兴建房屋,开垦荒地,耕种五谷。由于这里地处三县之交界边陲,离商贸集市较远,孟氏族人的衣食住行只能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明显,初春,除了播下五谷种子,还得在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栽上树麻,夏季,将收割成捆的树麻刮皮,纺成麻线,织成布匹,晾晒在路旁,从寨口晒到寨尾,形成了一道白帆迎风飘舞的风景线,于是,先辈们就将此地命名为“布路”。
居住于布路的孟氏由当初的兄弟四人努力耕作,后裔繁衍繁荣,人口增多。在那生存艰难的年代,争夺地盘的事件常发生在寨邻之间。
在布路寨西面,有一口水井,是全寨人的生命之水,位于邻寨李氏的地盘上,李氏不让孟氏来井里打水,双方发生了争水事件。孟氏只好从地四田请外家邓氏来帮助调解(孟氏与邓氏为联姻关系),地四田的邓氏已是老户了,当时在龙吟境内已是望族,再者邓氏与李氏也是姻缘亲戚。经请来邓氏的调解,李氏同意将水井让给了孟氏。因孟氏是于邓氏、李氏之后来此地生存的,难免常受其他姓氏的侵犯,善良的孟氏以和为贵,请来了外氏邓氏来布路一同居住,一是两家亲戚住在一起,可互相照应,二是有名望的邓氏驻入,外姓人家不敢来干扰。邓氏搬过来后,孟氏划了两个屋基给邓氏,经口头承诺,以寨子中间的雁鹅石为界,孟氏以雁鹅石的左面居住,邓氏以雁鹅石的右面居住。两姓和睦相处,不但阳宅分明,而且阴地也划分明确。孟氏的阴地以房后头太子洞前一带安葬,邓氏的阴地以寨前五升种一带安葬。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的邓孟两姓大家族同住一寨子,邓家住在寨西,孟家住在寨东。(文/龙吟镇政府)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