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左右。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是如何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且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的?
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记者梳理了计划报告2024年北京市的重点工作,用数字展现过去一年的努力。
政策驱动:640项市区重大项目总投资近6000亿元
计划报告指出,2024年,北京市着力推动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包括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1.6亿元,86个“两重”领域重大项目全部开工。
在政策推动方面,新设政府投资基金扩展至8个投资领域、带动社会投资286亿元。通过重点融资项目对接工作会,推介197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500亿元。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239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
北京市着力培育消费新场景,2024年改造了15个重点商圈,新落地首店超900家,新认定老字号28家,“漫步北京”品牌发布了120条精品旅游路线,国际及地区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的83.6%。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北京市640项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近60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年基本恢复”目标完成,“三年全面提升”项目应开尽开。累计出台了46个城市更新条例配套政策,完成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2008户。完成548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20.6万平方米。1-11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4%,公共服务投资增长37.2%。
科技创新:上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总营收达到1万亿元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计划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精尖产业已厚积成势。
北京市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正在显著增强,目前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累计达到77家,占全国总数约28%。116家企业入围全国科创企业500强。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12个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全市累计设立了10支自然科学联合基金,总规模6.25亿元。北京地区牵头完成的5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占全国28.7%。
为鼓励科技创新,北京市实施了多项激励政策。其中,中关村先行先试24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地,累计19家高校院所500余项专利向中小微企业许可使用。10家央属单位和11家市属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累计布局支持25家标杆孵化器,26家概念验证平台。
北京市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市级层面,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向社会开放1.8万个高质量公共数据集。数字基础设施超前布局,每万人拥有5G基站61个,居全国首位。“一廊四极”算力基础设施正在加快构建。此外,在大模型产业发展中,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稳居全国首位。如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全球首个多模态视觉模型等。
深厚的科技力量,正在促进新产业的高速发展,2024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10000家,总营收实现1万亿元。
协同发展:北京全年投入支援合作资金66.5亿元
现代都市发展中,都市圈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超大型都市,北京市聚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计划报告显示,这一年,北京市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企业104家,治理违法建设超20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超过1500公顷,实施留白增绿221.7公顷,新增电动车充电口38.9万个,中心城区挖潜新增停车位2.81万个。北京市还建设了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024年,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速,厂通路通车。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先行启动区(森林课堂片区)建设工程有序推进。2024年项目推介会签约80个,投资额331亿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津冀共建创新平台14个。举办了2024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京津冀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等,合计签约投资额超过750亿元。
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果,正在不断显现。2024年,南苑湿地公园万亩绿地重现“南囿秋风”历史风貌。一区一策制定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同时,北京力量正在辐射向更多地区,北京市制定了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支援合作工作方案,举办北京援藏30周年主题成就展、链接京沈两地科技服务机构60余家。
开放之都,2024年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3.3万亿元
以改革促开放,2024年,北京市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计划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超过七成。在政府采购合作中,创新采购方式,实现了首单落地,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占全市政府采购合同总额约80%,累计为中小企业清欠12.9亿元。
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2024年,北京市累计推出11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非现场检查项增至4833项,市区街乡三级执法主体扫码检查启动率达100%,执法人员不扫码,企业有权拒绝检查,市区政务服务实现24小时“自助办”全覆盖。12345企业服务热线受理企业诉求25.5万件,解决率97.48%。“京策”平台上线773个兑现类惠企政策事项。
2024年,北京首次举办德中经济大会,13家外资企业成为北京市“全球服务伙伴”,首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第二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正式展开业务。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超过3.5万亿元。北京“双枢纽”累计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38个,国际航点68个,1至11月,北京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7万亿元。
低碳绿色,北京市碳市场累计成交额34.89亿元
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计划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开展春季扬尘治理、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秋冬季污染应对三个攻坚行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00万辆,建成充电桩40.37万个、超级充电站175个。新建改建污水收集管线300公里、再生水管线68公里,城乡污水处理率达到97.5%,五大河流全部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4年贯通入海。
2024年,北京市持续聚焦美丽北京建设,建成花园式示范街区20处、打造城市画廊100条,新建休闲公园及城市森林15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50处,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100个,六成以上公园实现无界融通,新增绿道500公里,环二环80公里绿道实现全线贯通。密云水禽栖息地修复项目、北京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完工,百花山加快创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北京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北京生态治理的成果,也不断促进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计划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全年碳排放强度预计同比下降2%左右,绿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达到26%,北京市碳市场各类碳排放权产品累计成交额达到34.89亿元。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