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卫健局获悉,广东省中医药局办公室印发了《广东省2024年冬季、2025年春季中医药治未病指引》,其中指出,冬春季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季节。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肝肾之精得以充盈封藏,来年春天阳气则会更好地升发,体质得以提升。不同体质人群亦有不同的健康保健侧重点,冬春养生需要根据季节、个人体质、地域等特点,综合制定调养策略。
冬春两季
阳江市民应如何调补防感?
听听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主任医师黄瑞聪的妙招▼
冬季保健的重点在于“养藏”,即是要藏好阳气,补脾肾。近段时间,前来就诊的患者以气虚、阳虚、痰湿体质居多,容易出现畏寒、手脚冰冷等情况,饮食原则为适量温阳进补,如肉苁蓉生姜当归羊肉汤、首乌芝麻核桃黑豆羹等,且要避免过食大辛大热食物。此外,应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早睡晚起,避免过早起床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晚上不宜剧烈运动,以免伤及阳气;情绪保持宁静平和,多晒太阳以及注重百会、关元、命门、涌泉、膏肓等穴位经络保健,有助于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防感祛邪、增强体质。
黄瑞聪表示,冬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去寒就温是关键。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寒邪侵袭的同时,市民还可以食用姜枣膏等中医膏方,尤其适用于各类亚健康、体质虚弱、病后体虚等群体。值得注意的是,受阳江地区气候影响,阴虚质、湿热质人群易相火外泄,可能出现喉咙痛等症状。因此,这类人群不宜盲目进补,而是食用梨子、马蹄、莲藕、葛根等清补的食材。
“春季则是养肝祛湿防感的季节,要顺应自然规律养生,促进阳气和缓有序地升发,疏泄肝气。”黄瑞聪说,此时应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活动,并注意避风和防寒。饮食上,宜吃绿色的食物,饮用香花茶、紫苏薄荷姜茶、养肝茶等温和舒发的食物。另外,人们在春季容易受到抑郁、易怒等不良情绪的影响,需要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愉悦的心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