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饭后,90后艺术创作者、平面设计师柴源园,习惯性地打开电脑。
月底即将迎来中国农历新年。她想用AI软件“画”一幅和过年有关的国画。
她使用的软件自带的国画推荐风格中,出现了王希孟、宋徽宗、张大千、丰子恺、关良、徐悲鸿等古今国画名家的名字。柴源园选了“吴冠中”。随后,她输入一串“指令”:吴冠中,中国新年画面,几个可爱穿着唐装的小朋友一起放烟花,画面充满童稚的感觉……
选择尺寸,按下确定键。两三秒的缓冲后,4幅吴冠中画风叠加过年元素的国画很快出现在屏幕上。
“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出自知名德国艺术家博伊斯之口的话,在AI时代一语成真。今年1月,首届红树林AI艺术展开幕在即,面向全国招募超过10000名AI艺术家参展。
早在2018年,法国艺术创作团队Obvious使用GAN算法生成的《埃德蒙·德·贝拉米肖像》,在佳士得拍卖行伦敦展厅进行拍卖,以约合300万人民币高价成交。这幅肖像画成为进入大型拍场的首件人工智能艺术作品。
敲敲键盘,一个有专业技能的画家至少要花上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的画,就在几秒内轻松生成。而一天创作几百幅作品,对现在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这似乎也让人们敢于想象:一个“零基础”的普通人,只需要借助日新月异的AI软件或设备,有一天或许也能登上卢浮宫的艺术殿堂。而看似“一步之遥”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查看原图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