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新型人才成长的“必修课”
在社交媒体与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社会各领域的今天,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已跃升至关乎国民素养的高度。2024年12月,“脑腐”当选牛津英语词典年度热词,反映了人们因大量接触低质量网络内容而导致精神和智识状态衰退的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尤其需要借助逻辑思维的严谨分析,客观洞察事物的本质,准确辨别网络内容的真伪和优劣,并通过合理的假设与缜密的演绎推理,不断分析、论证创新的想法,从而探索新的可能。
黑格尔说:“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作为构建和完善各类知识体系的论证工具,逻辑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缺乏逻辑思维的人往往容易让情绪主导理智,难以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甚至可能不自觉地陷入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等逻辑谬误。
在欧美国家,逻辑学是中小学教育的必修科目。在我国,教育部已将逻辑思维能力纳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并在思想政治、语文、数学等课程中融入了相关内容。不过,尽管出台了这些积极举措,相关课程在中小学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尚未构建起系统的逻辑思维培养体系,不仅难以满足青少年儿童日常生活对逻辑的需求,更难以支撑国家对于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本期专题报道聚焦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培养,致力于探讨中小学阶段深化落实逻辑思维培养的可能路径。期望通过这些讨论,激励更多教育者积极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儿童补上逻辑思维这堂“必修课”。
邱磊:跨界探索,揭示地理世界的深刻奥义
邱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兼任通州区地理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著有《古诗词中的地理课》《汉字中的地理课》等书。
从地质地貌到天文奇观,从自然景象到人文风俗,从城市建设到乡土田园,地理以其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内涵,揭示了自然环境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邱磊看来,地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体悟生活的思维方式,凡是地球上发生的事情,都可以用地理的眼光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诠释背后的规律。他将地理知识寓于生动的文化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天地大美”、领悟“万物至理”,既为学生筑牢了基础的“观念地层”,也赋予了他们理解世界的钥匙。
积极理性地反思,养育“会学习”的人
张丰,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估部主任,曾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校教学管理、教育评价改革等,著有《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校本研修十讲》等书。
“教育生态问题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某种缺失导致的。”为了构建结构合理、过程良性的教育生态,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估部主任张丰早年间就提出了“三维质量评价”,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的“结果型质量”,聚焦科学有效教学过程的“过程型质量”,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结构型质量”,将评价机制的突破作为优化教育生态的“钥匙”,促进区域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自2006年调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至2024年调任教育考试院评估部主任,这些年里,张丰是“ 官员”也是“学者”。其新著《反思的力量:生态视角的教育观察》是一本教育时评文集,在《教育之“雾霾”》《谁的声音更重要》《警惕考试分数的欺骗性》等文章里,张丰以或犀利或平实的文字直指各类教育问题,陈述积极理性的深度思考。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当下,其中有关“教”与“学”的论述对一线教育者不无启迪。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与改革策略
在诸多教育资源中,师资队伍是起决定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第一资源。发展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更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作来抓。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也应该顺应新情况、针对新问题、根据新需求进行改革。
透视九年一贯制学校“贯而不通”之问
贯而不通,一直是困扰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和教学实践的问题。问题如此简单,大家都能指而认之、指而证之;问题又如此复杂,无论是实务还是学术,总体来看似乎都不能得中而处之,形成解决之道,达成解决之效。我们可能需要回到逻辑起点,就如何理解九年一贯制学校“贯而不通”问题作必要的澄清。
从闲置到激活,追求智慧教育资源的生态融用
如今,智慧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见证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持续发展、智慧教育资源在校园中的广泛应用,这些都为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位学习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创新思路。然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包括部分智慧教育资源适用性不强、教师在实践中缺乏深度应用等诸多现实问题随之出现,一些学校甚至出现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这背后反映的是相应设备功能单一、技术支持有限、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现实难题。如何尽可能克服使用障碍,使智慧教育资源对师生而言好用、爱用,促进教师的智用、融用,成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笔者所指的“融用”属于智慧教育应用的新阶段,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它强调将智慧资源视作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标志着师生从对资源的初步接触到深度融合、创新应用。比如,平板电脑、智慧笔等不仅是辅助教学的消费品,更是赋能教育革新的生产资料。为促成智慧教育资源从闲置到融用的转变,笔者认为可尝试作出如下努力。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原创
文字 |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