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春节里的津味非遗·春韵|在年画中阅见美好生活

天津日报记者 刘桂芳 张帆

开栏语

腊八过后,年味渐浓。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将至,本报自今日起开设“春节里的津味非遗”专栏,在过年的画、剪纸、绒花中品味浓浓“春韵”;在高跷、法鼓、飞镲、龙灯的铿锵节奏中体验多彩“春趣”;在花茶、酿酒、花馍制作中感受独特“春味”……近20项年味十足的特色“津”彩非遗将陪您一起喜迎农历新年。

贴年画是中国人过春节时的重要习俗,辞旧迎新的同时,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在天津人的记忆中,每至新春佳节,张贴年画是家里的头等大事。打扫一新的屋舍,贴上崭新的年画,顿时满室生辉,年味愈浓。在天津,年画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民俗文化的光辉,深刻影响着一代代天津人的生活。

高品质年画文创走进生活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宣传视频里,一段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呈现,向世界展现这个天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魅力。

在运河边诞生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每一刀每一笔,不仅融合了南北艺术,也融入了匠人的情感。“阅年画,知年俗”,杨柳青木版年画中有许多反映新春年俗的作品,比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场景;“莲年有余”“福善吉庆”等传统年画作品,通过“谐音梗”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走进古文化街的杨柳青画店,除经典年画作品,有年画元素的文创产品也吸引了游客选购。“看了《非遗里的中国·天津篇》,被天津独特的非遗文化吸引,我特意来古文化街转转。这里的文创产品我很喜欢,刚刚买了年画剪纸,还有明信片,准备春节送给朋友。”来自北京的王先生说。

为了让杨柳青木版年画更好地融入当代人生活,近年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保护单位杨柳青画社,在坚持传统的同时把年画与当代设计结合,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开发。画社成立了创作部门,从勾描、彩绘等各传统工艺环节抽调“80后”“90后”组建团队,主攻年画创新和文创产品开发。

杨柳青画社副社长杨文表示,希望画社开发的文创产品在突出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同时,还能帮助人们养成好的习惯,完成更多的文化责任,“我们做产品的同时,还在探索符合非遗传承保护理念的品牌定位,比如‘养成系’概念。高品质的文创产品,融入优秀当代设计,会让使用者因为珍视而舍不得丢弃。我们希望开发出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精致的制造细节、令人珍爱的文创产品。”

为了更好地突出品质感,工作人员对杨柳青年画中的纹样进行了建社以来第一次全面梳理和解读。“杨柳青年画包容的中国文化信息量相当大。我们的基础纹样里既有大量代表‘福禄寿喜财吉’的元素,也记录了亭台楼阁、家居摆设等写实和写意的样式。我们把这些纹样对应到适应的材料和形状的文创产品上。透过这样的文创产品,呈现中华之美,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是一场关于美的艺术行动。”工作人员说。此外,画社还与老美华、津药集团、中铁十二局等老字号和企业合作,为其进行文化赋形、赋能。

“在杨柳青年画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向古人要画面,更向他们要经验。这一方面反映了杨柳青年画图说历史的当代价值,同时我们在挖掘、复原和创作、创意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功能。通过各种形式实现活化,加速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才是对它最好的保护与传承。”杨文说。

乡土气息农民画传递年味

日前,当记者走进北辰区美术馆举办的北辰农民绘画新作品展现场,立刻被颜色艳丽、风格质朴的农民画作品吸引。多幅表现春节喜庆氛围和乡土气息的作品,传递出浓浓的年味。

“我这幅作品是去年春节看花会表演时获得的创作灵感。现在总说‘年味淡了’,我特别想把春节的欢快场景展现出来,让大家通过我的作品感受到过年的味。”《普天欢庆》作者马增福说。《祥音法鼓庆盛典》作者刘健告诉记者,看到祥音法鼓的表演被深深震撼,想通过绘画作品留住欢庆年节的热闹气氛,“创作春节题材的作品,能够展现出百姓内心的喜悦。创作过程中我也沉浸在这种喜悦的情绪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题材广泛的北辰农民画,吸收了剪纸、刺绣、泥塑等民间艺术精华,既有北方的粗犷豪迈,又不失精致地突出了“津味”的诙谐幽默和运河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2024年新春农民画贺岁展中,北辰区的7幅农民画作品入选并现场展出。

北辰区文化馆研究员张为民,是北辰农民画的开拓者。他用“稚拙”二字概括北辰农民画的风格:“早年的北辰农民画都是杨柳青年画的风格。在首届全国农民画展上,我们报送的11件作品中4件获得二等奖,都是用杨柳青年画的方法,以线造型、注重人物脸部的烘托,使画面丰富多彩。题材上,作者都喜欢画过大年的题材,农民画如今已成为人们表达对新春祝福的一种艺术形式。”

贴年画有“老例儿”

说起年画,很多人首先想到杨柳青,其实天津还有另一个年画重镇——宁河区东丰台。清末民初,天津的东丰台、杨柳青及河北省的武强,并称北方地区三大年画产地。大批传统手工年画从这里销往各地,兴盛一时。东丰台木版年画主要由神像类内容组成,构图丰满、造型夸张、版式独特、贴近生活,深受百姓喜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传统上人们都会撕掉旧年画,再贴上新年画。”说起年画的种种“老例儿”,东丰台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董静如数家珍,“过去,人们通常在房屋前门贴武门神,在后门或者堂屋门上贴文门神。武门神的形象源自秦琼和尉迟恭,文门神则是魏征和徐茂公。灶王年画一般不贴在正南或正北墙上,而是贴在厨房墙上。过去,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得贴几张喜庆年画。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楼房里贴年画少了,我们也在转变思路,以新的形式适应时代变化。”董静说,现在的年画不仅尺寸变小易于携带和摆放,还开发出多种摆件、伴手礼等文创产品,以适应年轻化的消费需求。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走进位于杨柳青如意大街的玉成号年画坊,仿佛置身于一间古色古香的“年画小院”,琳琅满目的雕版、画具和画作,诉说着年画的深厚底蕴和勃勃生机。

在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看来,年画,就应该突出“年”的味道,让年画真正回归春节。“今年我们设计了多款蛇年生肖形象的年画,比如这幅《灵蛇献瑞》,是由清华美院的原博老师设计,我们用传统木版雕刻技艺做出套色版,预示着生活富足、吉祥如意。”

张宏认为,年画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应是每个时代的“时尚品”。近年来,她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开发了《“钞”级兔》《钱龙引进八方财》等多款“新年画”,深受欢迎。

张宏表示,需要保护传承的是制作年画的技艺,在年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上则应不断适应时代审美的变化。“我们在画坊设立了体验区,让大家通过亲身感受年画的制作,感悟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数百年的技艺。年画能传承至今,源于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代在变,但人们深层的精神需求没有变,这是年画创新的基石。”

来源:天津日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