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莆田报恩寺塔的抗震秘诀

图片

报恩寺塔

图片

须弥座

图片

塔心室

图片

金刚力士雕刻

东山报恩寺塔坐落于莆田市荔城区东岩山东山报恩寺内,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年代比莆田广化寺释迦文佛塔更早。东山报恩寺位于东岩山半山腰,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又名“东山报恩东岩教寺”,是旧时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东山晓旭”所在地。殿堂保留清代及民国建筑风格,其中报恩寺塔作为北宋遗存,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塔为平面八角三层楼阁式空心石塔,通高20米,除一层走廊的栏杆外,基本均为北宋原物。八边形单层须弥座占地面积92平方米,高1.2米,上方建有1.45米宽的平座走廊,每面设四柱三栏板,南面缺口设七级垂带踏跺。第一层塔身东西南北四面均开拱形门,高2.7米,宽1.7米,门上方用10块条石作拱顶,每扇石门两边辟券龛,内雕力士。第二、三层也是东西南北四面开拱形门。第一层塔檐为三层混肚石叠涩出檐,以五六块条石拼接而成,檐口平直,两端檐角翘起,刻瓦垄、瓦当和滴水等。第二、三层塔檐均为双层混肚石叠涩出檐,以条石拼接而成。二、三层塔檐上方设平座,但没有栏杆。

塔心室为空筒式结构,犹如一个天井,站在底层可看到塔顶。东门内壁至北门顶砌有靠壁石梯可登至二层北门内,石阶边安置铁栏杆,在第八级台阶处还设一铁栏杆门,要上第三层需另架梯子。塔盖的南面塔檐留一空洞,用梯子可登塔顶。由于塔身每层都有4个门,塔顶还有孔,因此塔心室内光线十分明亮。塔心室二层内壁每面辟5个并排的欢门式券龛。可以看出,塔心室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塔壁薄而塔身空,门洞大而塔重量轻,使塔稳固地竖立在塔基上。

塔刹为相轮式,刻有九环九腰,顶盖八角攒尖,从盖的四周八角檐脊用8条铁链拉住固定。各檐脊翘举内用石佛像压住。塔尖安置宝葫芦,有三球二腰一尖,也用8条小铁链从顶尖拉住顶盖固定着。

报恩寺塔须弥座8个塔足雕如意形圭角,除南面外,其他各面中间还有一个如意形圭角,塔足间刻柿蒂棱纹样。双层下枋浮雕缠枝花卉,下枭刻覆莲瓣,上枭刻仰莲瓣。束腰转角为五段式竹节柱,每面以4根竹节柱分隔成五部分,每部分浮雕狮子,共有37只。这些狮子姿态各异,或低头奔跑,或回首观望,或抬头向前、或玩耍绣球,或静卧在地,或倒地翻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第一层塔身每扇门外两边外墙各浮雕金刚力士一尊,共有8尊,形态各异,线条粗犷,造型古朴。其中,南门两尊力士身披盔甲,眼睛微闭,神情严肃,双手按住剑柄,神态雍和。报恩寺塔的浮雕线条清晰、纹饰流畅,具有唐宋时期的雕刻风格。

观察报恩寺塔有一个发现,每一层四扇塔门均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不像福建其他楼阁式空心塔一样塔门位置逐层交替位置。为何会如此设计呢,难道当年建造者不知道塔门交错有利于抗震吗?这需要分析一下塔的整体结构。报恩寺塔须弥座占地面积达到92平方米,一层塔身外皮距离10.5米,而塔只有三层,且高度也只有20米,须弥座直径超过塔的高度。可以看出,报恩寺塔是一座塔身粗壮的石塔,塔基异常稳定,因此,建造者才敢于如此设计塔门,不必担心地震的侵害。

事实证明,报恩寺塔是极其坚固的。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十二月廿九日,泉州至莆田沿海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这是中国大陆近海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当时山崩地裂、涌沙冒水、城楼崩塌。这次大地震对泉州府与兴化府造成严重破坏,人员伤亡惨重,但报恩寺塔却岿然不动,保存完好,成为福建古代著名的抗震建筑物。

报恩寺塔坐落在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的中轴线上,保留了早期佛寺平面布局形式。北宋时我国寺院中佛塔的位置已经发生变化,基本建于次要地方,因此有专家提出,报恩寺塔可能是在原有隋代砖塔的地基上重建的。这座石塔见证了佛教文化在东南地区的传播与兴盛,为研究北宋时期的佛塔建筑、宗教文化、雕刻艺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素材。

(作者单位: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终于种得起了!种植牙大降价!价格表公开(免费)
广告麦芽口腔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