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献县人民法院城关法庭设立“院村联动便民服务站”15个,农村金融服务点40个,选聘23名“乡村和事佬”和40名农经员为金融调解员。
2.2024年以来,城关法庭成功调解小额农贷案件57件,立案21件,同比下降36%。
3.为此,法庭建立“法官指导+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联调机制,推动县司法局、县人行联合建立“金融调解工作室”。
4.同时,法庭推行金融类案件专业化审理、要素式审判和以保促调执机制,提升审判质效。
5.此外,法庭还加强法庭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关注群众焦点,强化正向宣传,提升群众金融法治意识。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针对连年数量上涨的小额农贷案件,河北省献县人民法院城关法庭在辖区内设立“院村联动便民服务站”15个,农村金融服务点40个,选聘23名“乡村和事佬”和40名农经员为金融调解员,赋予其非诉引导、指导立案等职责。2024年以来共成功调解小额农贷案件57件,立案21件,同比下降36%。
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批“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促推借款合同纠纷预防化解”典型案例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其中城关法庭的案例就提到了利用“乡村和事佬”应对小额农贷案件的经验。
▲资料图 据图虫创意
案例中提到,河北省献县人民法院城关人民法庭通过聚焦多元解纷,搭建联调联治新平台;聚焦审判职能,提升专业审理高质效;聚焦风险防范,维护金融秩序稳发展三个方面,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积极探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从前端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金融纠纷成诉率。
“聚焦多元解纷,搭建联调联治新平台”方面,一是建立“法官指导+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联调机制。推动县司法局、县人行联合建立“金融调解工作室”,共同选训优秀调解员三名,其中吸纳银行退休人员一名作为专职调解员坐班,对辖区内将出现逾期、符合起诉条件、尚未正式起诉的金融纠纷纳入人民调解范围,推动建立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新模式。一年来,工作室共调解金融借款合同纠纷161件,调解成功83件,成功率达到51.6%,司法确认26件,督促履行1354万元。
二是依托“院村联动便民服务站+农村金融服务点”联治小额农贷。针对连年数量上涨的小额农贷案件,城关法庭在辖区内设立“院村联动便民服务站”15个,农村金融服务点40个,选聘23名“乡村和事佬”和40名农经员为金融调解员,赋予其非诉引导、指导立案等职责,选派2名业务能力较强的法官助理担任指导员,协助法官加强对金融调解员业务培训和指导。2024年以来共成功调解小额农贷案件57件,立案21件,同比下降36%,效果显著。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实行“调解+赋强公证”新模式。城关法庭将公证调解引入有关解纷平台,在县农商行、河北银行县支行、沧州银行县支行设立公证员调解室,通过公证文书赋予金融纠纷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多元便捷高效的解纷需求。
“聚焦审判职能,提升专业审理高质效”方面,一是推行金融类案件专业化审理。城关法庭成立金融借款合同案件审判团队,审理辖区内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实行金融案件集中专业化审判,同时加强对涉“套路贷”“恶意贷”“高利转贷”案件的审查。截至目前,法庭金融审判团队共审结案件652件,结案率99.78%,服判息诉率达98.55%,共发现“恶意贷”“高额转贷”线索3条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是推行要素式审判。推行繁简分流,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金融借款合同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示范审判+表格式文书”模式,简化审判流程,集中时间多案连审,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助推审判工作加速提档。2024年城关法庭金融类案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从去年的38.99%提升到67.4%,平均审理期限从55天降到28天。
三是推行以保促调执机制。从立案前到立案中引导当事人办理保全申请,通过冻结债务人账户,促使有一定还款能力的债务人与金融机构达成和解,倒逼失联债务人主动“现身”。2024年城关法庭共办理金融案件保全48件,同比增长26%,执行案件同期减少33%,自动履行率达66%。
“聚焦风险防范,维护金融秩序稳发展”方面,一是加强法庭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搭建会商平台,通报金融审判工作情况,分析金融案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二是关注群众焦点,通过司法建议靶向发力。针对群众反映的金融机构授信不严、恶意催收、贷款利息畸高等问题,城关法庭向辖区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推动金融秩序良性发展。
三是强化正向宣传,提升群众金融法治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开展金融法律知识宣讲,开展金融案件巡回审判,让群众“零距离”旁听,以身边案例为戒,有效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2023年以来,城关法庭向金融机构提供订单式普法服务12次,向群众开展送法下乡23次,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从源头防范金融风险,营造优质法治化金融营商环境。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刘亚洲
编辑 郭宇 责编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