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王童新诗集《东方的星空》出版

图片

继《寻找旅行者一号》后,王童又推出了以“太空诗”为主干的诗集《东方的星空》。该诗集秉承了王童“太空诗”的鲜明特征。

这本诗集中收录了作者分别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长诗《寻找东方红一号》及《延河》诗刊上的《圣洛朗的眼泪》,两首长诗同原发的《寻找旅行者一号》恰构成王童太空诗的三部曲。

除这三首长诗外,王童其他发表在各报刊上的太空组诗等组合到本书中,都化成了一道亮丽的太空风景线。这些诗有的曾被航空航天口的百名教授及科学家交互朗诵过,并收入大学考研科目,有的曾被译介至欧美和五种少数民族语言推出。

在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推涌着星辰大海上下求索的日月间,王童的“太空诗”契合了这一上天入地的壮志豪情。在这激情中融进了现实与科幻,神话与想入非非的意象。有评论家称王童的诗有一种“疯狂的想象力”并不为过,这在当下诗坛实属难得。

《寻找旅行者一号》诗集曾再版过,这本《东方的星空》也同样受人瞩目。王童的这些诗是诗也是预言,是但丁《神曲》和屈原《问天》新声的回声。人类已进入了宇航时代,王童的“太空诗”也印证了这一时空岁月。

除“太空诗”外,收入集中其他类型的诗,也体现出了王童哲理与时政性的特点,可以说王童的诗是独特的、思想性的,并融进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在这人工智能变幻莫测的时代,王童的诗已超前地预感到了未来。莫言先生继《寻找旅行者一号》后再次为该诗集题写书名,应说是对王童“太空诗”的褒奖。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东方的星空 / 王童著. -- 北京:作家出版社,

2024. 12 -- ISBN 978-7-5212-3247-9

Ⅰ. I227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第2025EU8955号

出版发行: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 次:2024年12月第1版

印 次:2024年12月第1次印刷

目录

上弦篇

1寻找东方红一号

2东方的星空

3嫦娥的眼睛

4你好,火星

5天和人

6梦的对接

7寰宇中的航天城

8神舟穿越

9牵梦

10太空中的丝路花雨

11出舱去

12六个人的会师

13致邓清明

14干杯,酒泉

下弦篇

15圣洛朗的眼泪

16第五颗星

17火星蓝莓

18嫦娥的快递.

19我美丽的乌托邦平原

20太空奏鸣曲

21泥土中的星星

22飞翔的粽子

23暴雨之上

24飞回地球的一盏华灯

25地球的夜景

26幻灭与再生

27撞击

28机翼

人世篇

26辞旧的乐声

27天下第一枪

28神谷峰上的鸟鸣

29圣火之下

30渔舟唱晚归

31神灵的运河

32擎起火把节

33亭楼下的谧境

34旋转的北京

35 5路公交车

36地铁

37明天我要去武汉

38抒怀汉阳

39启航的海港

40科尔沁的弯月

41海韵短歌

砥砺篇

42天地的神农氏

43不朽

441926年的扶贫

45吴堡的两个人

46贝多芬在歌唱

47赤子之死

48傅雷.傅聪

49归来的骸骨

50红蓝

51东方的桥

52日从前海出

53有一个日子

54都市里的界碑

55致冬游者

56胜利

57双春

58 凤凰的翅膀

59受虐的凤凰

60弃儿

61当郑钦文遇见李娜

觉醒篇

62咏庐山

63沉睡的故城

64雪粉刷着大地

65雪瀑上的春天

66天坛雪

67青海的符号

68致去天国的人

69受虐的凤凰

70漂浮的莎士比亚

71弃儿

72大地的坟茔

73致死神

74他们

75北进的象群

76我是开国农民

77蔬菜的盛会

78爬起来

窥望篇

79默克尔的三色旗

80致戈尔巴乔夫

81破裂的伤痕

82至暗时刻

83向她致敬

84福岛的罪孽

85 想起阿连德

86上帝的心脏

87滚动的菠萝

散曲篇

88观灯

89图兰朵旋律中畅想冬奥会

90冬奥幻想曲

91纵情世界杯

92观月

后记

天穹下的人

点评撷萃

王童简历

王童,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新闻出版支部主委、洛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诗歌等百万多字。作品多次获奖。散文获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提名奖,漂母杯散文奖,作家文摘散文奖,中国最美游记奖。诗歌获第四届中国长诗奖、鲁迅诗歌有影响力诗人奖。国防大学军事文学奖,李白诗歌奖、大家文学诗歌奖、李白杯诗歌奖,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百名最具实力诗人;科普创作文字类诗歌奖;前海诗铜奖;猴杯诗歌奖等。出版有诗集、小说集、散文集等,作品曾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诗作被百名教授同题朗诵并收入研究生考研课题,有作列入高考语文课本。除在文学上有造诣,王童的摄影作品也令人瞩目。现是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图片社特邀摄影,《中国摄影家》杂志会员。摄影作品曾获第二届中日友好写真奖、入选第30届奥赛、意大利四国巡回展、马来西亚淡马锡国际摄影沙龙巡回展,《中国摄影家》全国艺术大展获奖收藏;AIP亚洲国际摄影艺术2024年度大赛人文银奖和人像铜奖;入选文化部中国文化旅游摄影协会摄影优秀佳作;第二届新时代全国旅游摄影大赛银奖等。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摄影家》等众多报刊发表作品多幅。出版有摄影散文集《天上的中轴线》《香味四溢的瀑布》。收入照片300多幅。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最佳编辑奖。

王童和他的“太空诗

唐晓渡

王童肯定算得上当今诗界的一个“异数”,异就异在他的“太空诗”一再呈现的狂想特质。数年前读到他的诗集《寻找旅行者一号》,几个呼吸间就被裹进了那搅动着长句式的狂想旋风,让我一时分不清,这样一本狂想之书到底是出于一个狂想的人,还是狂想本身找到了语言的形体?如果说我倾向后者,其原因倒不在于人/诗不能互质,而在于那种跨文明、越古今的汪洋恣肆犹如另类的飞行,不仅给孤独的心灵带来了解放的巨大快意,也带来了横无涯际的遐想和思虑。

宏阔的视野,巨大的激情,飞腾的意绪,疾驰的语速——随着此后王童创作“太空诗”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其汪洋恣肆的狂想风格也一以贯之。尤其是见载于《延河》诗刊的《圣洛朗的眼泪》和近期刊于《人民文学》的《寻找东方红一号》,于意、艺两端明显延续、拓展、呼应了《寻找旅行者一号》,合而言之,可视为他的“太空三部曲”。把此类围绕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而上天入地、贯通八方的长诗视为某种“类型史诗”并不为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再被点明的“寻找”主题。璀灿的星空、迷离的历史;不死的英雄、传说中的神灵、可能的外星文明;勃勃的雄心、不竭的勇气、同样浩瀚深邃的背景和前景……除了这些,王童在他激越的狂想中还在寻找什么呢?《寻找东方红一号》中言及的柏拉图“洞穴理论”隐喻了史前文明,两相对照之下,是否凸显了人类的生存哲学和发展大道?诗由此大大溢出了自身而又从根本上回到自身。

一般读者读王童的这类诗,最初或会产生所谓“知识障”;而一旦破解那些障碍,则会有豁然归一的阅读快感。这里的“归一”和《说文解字》中“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所属皆从一”,或道家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内在相通。王童曾在《美文》上就《圣洛朗的眼泪》发表创作谈,其中说到班固所言“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又举《水浒》与《红楼梦》开篇都征引神话故事为例,以为“女娲补天遗下一块石头成了《石头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游走在江湖打家劫舍,替天行道,皆遗有此类印迹”,可见他对“一”作为世界和诗歌共享的创生原理,确有自己的感悟和自觉意识。天地、寰宇、三界;过去、现在、未来,据此而在他的持续探究中混而不分,成为可供其倏忽出入的同一自由时空。

王童“太空诗”的选材角度足够奇特新颖。《寻找旅行者一号》借追踪发射的“地球档案旅行者一号”展开了新一轮的“天问”,牵动着生活、思想、艺术、战争、历史诸多侧面;《圣洛朗的眼泪》借狮子座流星雨的天象而融入“天人合一”的理念;《寻找东方红一号》更是将“寻找”的终极目标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诗的浪漫魂魄和气势,令人不由想到郭沫若的《女神》,尤其是《天狗》和《凤凰涅槃》,想到他的新编历史剧《屈原》中的名篇《雷电颂》,其中激荡着《天问》《离骚》的主题回旋和变奏。郭沫若和屈原也可以被视为不同程度的狂想诗人吗?也许吧。前提是这里指涉的,不仅关乎个别诗人、个别作品的风格,也关乎所谓“新诗”,以至“新中国”的文化原型和道途血脉。当然,无论是屈原还是郭沫若,其狂想在具有开创性质的同时也都不得不为其各自的历史条件所拘;而王童的“太空诗”,则借助现代航天科学的日新月异,以其语言图像中在在都是的“现代性”标识,刷新了狂想的历史地平和天空:

你看见了玉兔奔跳的身姿,你听到了安泰俄斯咆哮的声音/旅行者一号已抵达太阳系边沿,哈勃望远镜发现璀璨的太空城市,后继的量子卫星突破暗物质的屏障如影随形。

(《寻找旅行者一号》)

我的罗汉金身是个宇宙,脑纤维脑神经辐射扫描出了九天的轮廓,它们舞动着,旋转着,聚集起,胚胎诞生。

(《圣洛朗的眼泪》)

我握住时空的经纬,让天空垂挂在我的脖颈上。天空成我观海的窗口,天空融进我飞行的梦想。我观望着星辰大海的奔涌,游弋进了龙门开启的江河中/鱼跃上了姮娥漫步的宁静海边。梦境叠替进颅脑的圈层,一串飞旋的精灵四处飘散。巡天的矿灯嵌在我的脑壳上,照亮深邃的穹隆矿脉/开采出了炭烧样的恒星系。

(《寻找东方红一号》)

王童在其“太空诗”中营造的此类大开大阖、如梦如幻的情境,突破了常规意义上的认知阈限,打碎了知识之间的系统区隔,奇思叠出,异彩纷呈,而又隐藏着种种触类旁通的可能性:众多神祇的降临,令人想起《山海经》里的巫妖魔王;屡屡浮现的三星堆迷津,意指更揭示了其心迹的深沉。试将“太白霜月沉入海底,五行山下的孙猴子,期盼着山崩地裂,坑中的焚毁,渴望烈焰里的涅槃”(《泥土中的星星》)和“酒泉的酒是从天而降的甘露,酒泉的引子是陶成道炼丹凝成的酒酿。盛酒的方樽远地2368千米,椭圆形的酒杯倾角68.44度,开启喷射出的琼浆去开怀畅饮。酒场的狄康师傅指挥着他的弟子们,飞铲着古井中的醪糟,让曲香飘散四野”(《寻找东方红一号》)这样的诗句并置一处,不唯可在比较中见其异曲同音之妙,亦可经其内心期盼,发现其与中国古典如李白之《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之《秦王饮酒》等“游仙诗”之间的一脉所系,秘响旁通。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连同“卫星”一词所凝聚的相关历史记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就此而言,王童诗中那座矗立于天地之间的古琴,在弹奏出东方红音符的同时,也不断拨动我们的心弦,构成了某种复杂的音画对位、余响不绝的共振效果。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当然是激情燃烧岁月的产物,其间融入了几代人的奋斗,实现了多少自古以来多少国人的飞天梦想。它标志着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已搭起了九天揽月的天梯,曾经的睡狮将真正实现由农耕文明而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跃迁,其步幅之陡,甚至令自己都有点猝不及防。至于这对以现代性为其合法依据的新诗来说意味着什么,则需要诗人们经由反复的挑战和应对的历练后才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王童以三部曲为代表的“太空诗”或多有不足,但无疑是迄今最直接也最耀眼、最响亮的应答之一。这里,一再标明的“寻找”主题与其说暗含了曾经的犹疑和迷茫,不如说表明了什么才是诗歌方式的沉着和适时:一方面,继“东方红一号”后持续积累,近年来更是突飞猛进的航天成就,在不断强化前者仍悠然在轨的启示的同时,也不断酝酿、激励着王童创作“太空诗”的动机;另一方面,要驾驭如此的巨型题材,需有待一系列个人和非个人要素的彼此生成。若不能基于自性善从当代诗歌以至百年新诗在敞向未知世界的持续变革中充分汲取,并经由反复锻炼形成足够成熟的意识和技艺,则极易导致空洞浮华甚至失重坍塌。就此而言,不妨说王童的“太空诗”,实出于历史/诗/人彼此遭遇的某种机缘际会。如果说从中可以听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曾席卷全球的未来主义思潮的某种回响,那也毫不奇怪,因为未来主义正是其时科技爆发和“工业化”加速互为推动,并深刻影响文明进程结出的最初思想果实。这些伴随着资本的扩张、危机的酝酿、战争的轰鸣和革命的狂热,由其孕育和催生的果实虽不免青涩,却引发了人类社会、文化、艺术诸领域的剧烈震荡和根本变革,不仅留下了一系列耀眼的节点事件和名字,而且留下了至今尚可咀嚼回味的巨大精神遗产。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把王童的“太空诗”列入同一精神谱系;然而在任何意义上,它们都绝非马雅可夫斯基或阿波里奈尔的隔日雷鸣。所谓“未来主义回响”,更准确地说,是指王童将其作为某种元素,某种维度,融入了其一心营造的那个令屈原和但丁混而不分的浩渺星空,那种过去、现在和未来彼此融入的审美奇境;而无论他的语态有多么开放和国际化,其重心都不离当下和中国。这不仅体现于他的诗中出现的众多航天员和宇航科学家,也体现于他令神话、传说、历史、现实相互交织的运思方式。组诗《嫦娥的眼泪》(《人民文学》,2021)将“嫦娥号”奔月、“祝融号”登陆火星、“天和号”核心舱等当代太空探索成就化入传统神话,其中的一节诗句典型地表现了他的这一运思特征:

我相信嫦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她的眼睛闪烁着群星,她的眼睫围绕着地球的山林,她的瞳孔透视着浪漫的柔情。/屈原在天问,山顶洞人在问天,三闾大夫挥洒着新的篇章。长征五号垒起穿越火焰山的天梯,红军团跋涉到了遥远的天涯。

有同仁认为王童的长诗很有聂鲁达之风,大概是指二者在运思上的汹涌澎湃、气势宏大和修辞上的泥沙俱下、不择而流暗合相通吧?这其实也是放眼大时代,怀有大梦想、大激情者很容易趋同的品质。不过,二者的不同之处亦一眼可辨。概而言之,聂鲁达所执着的是一个大陆未曾实现的梦想,基调中更多痛楚和沉郁;而王童则因当代中国实现了“飞天”的千年梦想而发现了太空诗这一“新大陆”,基调中更多惊喜和昂奋。确实,设若没有当代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异军突起,没有作为其知识背景或狂想基石的现代物理学、天文天体学,以及大半个世纪以来人类航天实践所提供的丰富积累,或许就不会有王童的“太空诗”。我听说他最初发表在《诗刊》上的《神舟穿越》一诗,不仅曾被百位航天航空领域的科学家们在不同场合朗诵过,还被列进了相关大学的考研指南,可见王童的诗与其致力书写的这个大时代,和堪可象征这个时代的高端领域声气相通的程度。

王童的“太空诗”从审美的角度大大拓展了通常的认知模式。地球因之变得更小,历史因之变得更短,而我们的视界和胸襟因之变得更为阔大开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阅读时,即便在有所不适的情况下也会感到荡气回肠的原因。与此同时它们还包含了某些有趣的冷知识、冷视点。比如在他的诗中反复出现的秦始皇身影。除了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大一统象征外,这个秦始皇还拥有另一重身份,即人类历史上罕有的曾与外星人相会者。此传说来自《拾遗记》记述的同宛渠人促膝谈心一节,霍金因此称这位千古一帝很可能还活着,令人遐思。如果说这里多少还有点怪力乱神的味道,那么,另一处想象秦始皇7年巡游的座驾为哈雷彗星,却自有科学根据。观察到哈雷彗星早就见载于中国古籍,前后达29次,秦始皇7年正是其中之一。这颗地球人唯一可以凭肉眼就可以看到的彗星上一次临幸是在1986年冬,我曾有幸目睹。但见它拖着长长的彗尾,像一道龙影静静地贴在冷冽的星空,王童差它作秦始皇的座驾,倒也两不相负。我们当然也会想到,这个外观美丽却质量稀薄的天体回归地球视野的周期大约是每76年一次,而新诗自“五四”时期诞生迄今,也不过100年多一点,换句话说,只相当于它在轨道上运行不到一周半的时间。如此在同一的时间尺度下,将这各自发生在遥迢深空和现实大地的美学事件两两比较,是否可以让我们的写作在攸然获得信心加持的同时,也对虚无的奥妙有更多的领略?由此还可以导向另一重天上人间的视角转换:

我仰望着你,地球,就如我推开月色的窗口,就似我从观海亭等待日出。你是我的月亮,你是我的恒星,你的引力已从我的体内弥散。我仙在醉酒,我神在纷飞,我在缩短你同紫薇的距离。

(《地球,我望着》)

最后提一句《寻找东方红一号》的版本问题。之所以提到,是因为见刊的版本和所曾见过的电子完整版有相当出入。当然两相对照,也可以说不是问题。无非尺短寸长,各有所适而已,其航天情结的内涵则是一致的。“东方红一号”隐喻着东方复兴的主题,是王童内心追求的另一个在轨“空间站”。缘此,王童诗歌探索的脚步必不会就此终止,而他的诗路也将越拓越宽。

2023年8月1日

点评撷萃

王童的诗气势宏大,修辞华丽,聂鲁达式的写作。看得出作者的国籍和年龄。

著名诗人、美国艾奥瓦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

读王童的诗有两个突出的印象。一个是狂野,天马行空,狂放不羁。他的诗立刻使我想到郭沫若的《女神》。另二个是对中国精神的想象与再创造,这个是近三十年诗人中少有的精神面向。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当代文艺评论》主编,著名作家徐兆寿

诗又认真读了两遍。作者心游万仞,想象驰骋,在人类文明的疆域和成就之上一览众山小,且佳句连连,不同凡响。人说的有聂鲁达之风,的确如此。气势上应不让之。不同之处是聂鲁达长诗的歌声里颇有痛感,是一个大陆的未曾实现的梦想。这和《寻找东方红一号》不尽相同。

著名诗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

王童是新时期中国长诗写作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是一位有着宏大叙事野心和长诗题旨规划的诗人。他的《太空三部曲》打通了人与宇宙之间的幽秘通道,接驳了人性、诗性与未知世界之间的迢遥距离。他以长诗写作践行者的超拔能量,塑造了当代诗人的高度文化自信和昂扬创作激情,展示出他超乎寻常的文学理想和长诗写作能力。他以饱满的家国情怀,树立起诗之大者的信仰之碑。《太空三部曲》就是他近年来思考人类命运与科学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一个战略收获,为中国长诗在另一维度抒情的可能性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典范。

著名诗人、中国长诗写作倡导者,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张况

昨夜拜读您的长诗《寻找东方红一号》,十分震惊,写得太好了,以我们这个岁数还有如此缤纷的想象,真令人惊讶,另外您的天文学知识也是惊人的。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几乎完美,是这么多年无人可达到的诗坛高峰。

新华出版社编审、著名诗人李成

你这些诗完全可和那些大诗人的诗媲美,很有聂鲁达的诗脉。

著名作家、英国笔会文学奖获得者徐小斌

 一支诗笔,点天探地;一砚浓墨,寻古论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诗人王童,性情诗魂亦如他的名字,将童心、童趣、童思、童味竟能完整地保存,让诗的路更加纯真有趣,更加天马行空。

著名诗人、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胡红拴

《寻找东方红一号》长诗的意境瑰丽宏大,语言流畅,适合长时间的静心阅读。诗人是个通家,通晓航天科技、东西方神话、哲学、文学、宗教、美食、历史、书法绘画、音律等多领域文化,各类学科知识的覆盖面大得惊人,因此具备了驾驭优秀长诗的能力。

著名诗人、评论家樊樊

王童的长诗《寻找东方红一号》用20个章节,近千行的容量来讲述自己是怎么样寻找东方红一号的。作者从两个我的不同状态里引出宇宙仍在大爆炸之中,时间和空间同时存在,宇宙无限扩延,在这样的背景下,流星雨、火山、地震、金星、土星等等这些物象、事象在他眼睛的晶体里五彩斑斓地赶来,读者不得不感慨,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带来的意象。

著名诗人梓榆

史诗级的震撼,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著名诗人娄彦玲

《寻找东方红一号》是新时代航天史诗的一座文学高峰。从整首长诗雄奇瑰丽的艺术追求而言,完全可以与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相媲美。

著名诗人崔子川

《寻找东方红一号》是突破三维空间的奇幻之旅。

著名诗人、世界诗歌网评论编辑正空

《寻找东方红一号》是宏阔的航天史诗,磅礴的太空交响乐。

著名诗人、文艺学专业硕士陈莉婵

《寻找东方红一号》是一首穿越时空,对接屈原《天问》的滂沱巨制,显然,这是首有向度的史诗。诗人王童以历史为基石,克服了现代诗歌中那种高蹈式的虚无感,通过富有理性的激情,谨慎把持是当代中国航天发展在人类探索宇宙进程中绚烂的一笔。

著名诗人苗红年

诗人能够随意杂糅融合,纵横八荒,收放自如。诗人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主线,以空灵缥缈的诗句和虚实相生的手法,胸怀苍穹,视野开阔,展开奇思妙想,激情四射,节奏铿锵,诗意旷远,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飞天画卷。

著名诗人张天国

王童的诗,由上古神话楔入,而进东西方文化互相解构镶嵌,如契约般精准夯筑,从哲学历史到艺术观,彼此经略交相辉映,仿佛将整个世界置于掌中而颠覆冲荡,反驳了冥顽之力却蜃楼一梦般蝶变种种诗歌元素和观念中所谓陈规陋习而斥之于讥诮的不悯及神性。

著名诗歌理论家、诗人唐明

晚上一口气读完《寻找东方红一号》,酣畅淋漓,包罗万象,天人合一,是少有的实时性作品。加上《寻找旅行者一号》和《圣洛朗的眼泪》。这些作品必将成为经典,期待单行本出版,我会在国际相关的场合推荐出去。

著名诗歌理论家、诗人、电影剧作家、翻译家曹谁

中国在发展,时间不停歇。王童一边“为再生的崛起干杯”,一边记录着碧落坤灵间的音响,就像他在长诗句中所吟的“我活不到二百年/我会延续亿万个光年/我将重新开辟又一个历史的源头/我去书写一轮又一轮的春秋伟业”。这可以是一位宇航员的壮志,也可以是王童一样的每一位诗人的心声。

著名诗人、翻译家齐凤艳

王童作品结构宏大,构思迷幻,元气旺盛,词语节奏如波涛汹涌,我相信任何一个阅读者,从中都会获得美妙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诗人大多是喜欢站在大地上仰望天空的,从中国的屈原到西方的但丁,莫不如是。王童把他的诗集命名为《寻找旅行者一号》,我想更多的可能是暗喻随着诗人的步伐,探寻外边缤纷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浩瀚与奇特,追求美的意境、诗的绚丽。这乃是“天空的美学”。

著名军旅作家、评论家尹小华

王童的诗展示了天地间的大美。读者跟随着他的诗笔走向,穿越古今中外、日月星辰、天上人间、风花雪月,阅尽数千年来的神话传说,洞看天马行空的历代神思,欣赏到一幅幅人间不断叩问苍穹寰宇的壮美图景,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图腾。从而在美的分享和赏析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

著名军旅作家、书画家,陆军少将马誉炜

王童的诗气势恢宏、包罗万象,非一般功力可以驾驭。着实欣赏。它涵盖的内容宽泛,且有潜入深处的哲思,值得反复消化品味。

挪威著名华裔诗人东方卫京

诗人王童的诗作,有李贺之奇诡,如天马行空之思维,有李白之饮马天地豪情之气。天人合一之。激昂,能以文人感情的触角,兴浩瀚的宇宙对话,王童应是诗坛第一人。

台湾旅法著名诗人方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41
战士:彻地钉,法师:群雷电术,道士:群狗,谁厉害?
广告帝王霸业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