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王璐)一位治“家”严格的医院管理者,一位敏思笃行的科研工作者,一位仁心仁术的普外科医生——这是《医师报》记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尹大龙教授的印象。尹大龙告诉记者,医学的道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初入行业的青年医生和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医务工作者,尹大龙引用前辈裘法祖院士的话勉励大家:“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他强调,医德和医术同样重要,只有德才兼备的医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医者。
尹大龙教授(左四)获得十大创新力院管专家
医术之路
微创肝胆的匠心独运
师从我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刘连新教授,尹大龙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里,一干就是二十余年。这二十年里,他见证了我国肝胆外科从国际上的跟跑者,逐渐成长为并跑者,乃至在某些领域引领风骚的辉煌历程。而他自己,也从一名青涩的医学生,成长为了一名在肝胆外科领域小有知名度的专家。
现在的尹大龙及其团队在整个腹腔镜肝脏段切除方面几乎没有禁区,包括过去认为最难的尾状叶手术,现在都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甚至一些难度较大的7段、8段手术,我们也能通过微创技术完成,效果甚至优于开放手术。这不仅让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也让更多患者受益。”
尹大龙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引入新技术,推动肝胆外科的发展。从常规的腹腔镜到3D、4K再到荧光技术,他都带领团队一一攻克,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如今,他们又开始涉足机器人肝胆手术领域,为微创肝胆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尹大龙深知,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研的推动。因此,他始终秉持着“从临床问题出发,最终归根于临床,应用于临床”的科研理念,带领团队在肝胆外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团队首次尝试了单孔经胸腔入路腔镜肝切除术,这一创新性的手术方式为肝胆外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他们还在荧光导航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荧光导航的肝脏切除手术,还与企业合作研发了4K荧光的腹腔镜,为肝胆外科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过去我们在手术中常会遇到那样的情况,术前明明知道有肿瘤,但是在手术的时候,切了一块又一块但就是找不到病灶。这不仅会使手术时间延长,还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荧光导航,就是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所应运而生的技术。尹大龙将带有肿瘤的肝脏比喻成一个“红枣馒头”,荧光染料的作用就是定位馒头里红枣的具体位置。目前临床应用的荧光染料穿透力仍较差,如果“红枣”在馒头以下5毫米乃至更深,就无法进行定位了。近年来,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已在临床应用获得进展,其与近红外一区荧光显影技术比较,在显现肝脏肿瘤和胆道系统中具有更高成像质量、肿瘤敏感性和深层显像能力。尹大龙及其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工、材料相关专家合作,计划开发一种新型染料,使其能够在肝癌靶向成像、胆管灌注评估和远端胆总管显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指引临床手术方向,减少肿瘤的残留、复发,使患者生存获益。
管理之道
以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引领
尹大龙教授(左二)在查房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他深知,管理岗位不仅是一个职务和职位,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管理者的真谛和内涵。在医院管理方面,尹大龙注重流程的优化和堵点的解决。他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找出了医院管理中的瓶颈和障碍,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尹大龙强调服务的重要性。“无论是科研管理还是医院管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和员工。”在科研管理方面,尹大龙注重政策的引导和氛围的营造。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措施实施,激发了医院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改变科研导向 强化政策引领 尹大龙指出,医院在过去科研底子相对薄弱,在2020年担任科研处处长以来,他深刻认识到改变科研导向的重要性。他强调,政策是科研导向的“指挥棒”,必须在政策上强化和突出科研的重要性。“我们不唯论文、奖项论,但在很多考核维度和指标上要赋予科研体系一定的权重。”为此,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导向政策,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
营造科研氛围 激发参与热情 科研氛围的营造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尹大龙介绍,医院每年都会举办科研活动周,以科技活动周的名义设计一系列科研活动,贯穿全年。从上半年到下半年,基本上一两个月就会有一个主题的科研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科研中来。“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了解了科研工作,还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尹大龙说,“从旁观者到当事人,这种角色的转变对科研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
搭建科研平台 提供资源支持 科研平台的搭建是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医疗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拿出一栋楼作为科研楼,让没有自己实验室的人也能利用医院的资源做科研。”此外,医院还通过多种渠道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经费支持。例如,对于应届博士毕业生,如果表现优秀,上班即可获得10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同时,医院还与学校、企业合作设立联合基金,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
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 打造科研团队 人才是科研工作的核心。为此,尹大龙尤其强调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人才提供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我们常说,再好的种子,土壤不行也长不好。医院就是这片土壤,我们要为人才提供好的环境。”为此,医院采取量身定制、量体裁衣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人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孵化了很多国家级的项目和省里的重要项目,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从个位数增长到了三位数。
调整科研政策 注重质量导向 科研政策的调整是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尹大龙根据医院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科研政策进行了两次调整。“刚接手时,医院科研数量较少,我制定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科研导向政策,鼓励大家科研产出。在数量上来之后,我又收紧了关口,更强调质量导向。”只有高质量的产出和成果,才能在考核中得到认可。
医者之心
以患者为中心的温暖关怀
某天清晨,尹大龙的车刚一停好,就收到了医院收发室的通知,自己收到了一封信。要知道,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收到一封信可以称得上稀奇了。尹大龙怀着好奇的心情拆开了这封信:“尹大夫您好,我们已经带着父亲出院了,很遗憾没能在出院前见到您最后一面。我们既不知道您的具体联系方式,也不想平白挂号占用了别人的就诊资源,所以写了这封信,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只想表达下我们对您的感谢……”慢慢地,一位90多岁的老年患者在尹大龙的脑海中渐渐清晰……
这位老人是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前来就诊,因其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病,多家医院都因风险太大而不愿收治,但是反复的消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时他的两个子女在我的诊室里,恳切地表达了不忍看父亲反复遭罪的心情。”尹大龙回忆,“最后他们说:‘我们把父亲交给您,无论什么风险我们都承担,我们无条件地信任您。’”尹大龙表示,除了和自己的团队为这位老年患者做好一系列充分的诊疗预案外,没有什么可以回应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情感。
除了常规的患者救治外,尹大龙还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从2021年开始,他带领团队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肝胆手术服务,尽管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和诸多困难,但他始终坚守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从医者本身的职业角度讲,尹大龙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艾滋病患者仍然享有其健康权,生了病也有享受救治的权利。“恰恰因为这部分人在某一方面是弱势群体,如果我们都不去为其救治,那么不仅不能保障他们的健康,还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此外,由于艾滋病患者本身存在免疫缺陷,即便面对同样的疾病,对其造成的伤害就会更大,因此,更应当对其进行积极的诊疗。
尹大龙的医者之心,如同冬日里的阳光,温暖而明亮。他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每一位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排版:张晶
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