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大海,生机无限,希望无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工委(区委)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在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上坚定不移、久久为功,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洋开放合作新高地,建设世界一流特色海军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坚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西海岸新区在经略海洋战略背景下重磅落笔,把握大局、逐梦深蓝,锚定向海图强的蔚蓝坐标,满载勇立潮头的信心荣光,开辟出耕耘蔚蓝、向大海要发展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海洋新质生产力日益壮大,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不断夯实塑强。
蓝色创新引擎动力澎湃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锻造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4年,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海洋新能源应用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永良教授团队研发的“高效、宽频、高可靠气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最高奖——特别嘉许金奖。这项颠覆性技术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实现全球领先,有效解决了波浪能发电装置成本高、性价比低、可靠性差和生存力弱的问题,使波浪能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真正进入产业化阶段。
“中国海工院将清华大学大工科下海优势,与青岛乃至山东的海洋科技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高效结合,扎实推进海工高端装备研发产业一体化创新综合体的探索与实践,聚力打造海工高端装备研发的强大引擎和产业高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工院院长张建民表示。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出台支持大院大所向区向海发展意见,集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2家、“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1家,落户涉海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涉海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48家,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4年12月,西海岸新区成立国家级新区首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联盟。按照“开放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该联盟将搭建各方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当选为联盟理事长的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陈江光表示:“将带领联盟成员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聚焦海洋发展难点,充分利用平台优势,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同月,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海洋智能装备创新联合体成立。“借由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我们应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抓住重大机遇,占据先机,赢得未来。”张建民表示。
“新区将进一步加强创新资源优化整合,发挥涉海高校院所人才优势、平台优势、成果优势,瞄准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加快畅通深海空天、智慧海洋等领域产业与科研交流通道,为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说。
海洋新质生产力蓄势勃发
碧海无垠,踏浪者领航。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掘金深蓝、踏浪逐“新”,加快构建“1+3+3+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新质生产力蓄势勃发。
“怎样让我们的海洋糖走进千家万户,让所有人都能用上我们自己的海洋糖,是我们团队一直想做的事情。”向海问糖,是青岛海蓝之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苏海鹏,求学时就立下的志向。
多年来,苏海鹏专注于甲壳素生物法全绿色加工技术研究,带领团队消耗虾蟹壳数千斤,在发酵罐中摸爬滚打,通过上万次摇瓶实验,创造制备壳寡糖的方法,打破我国海洋寡糖受制于人的困境,实现特定功能第三代海洋寡糖的量产。“企业最早是从日本进口原材料,成本比较高,后来在苏海鹏团队的帮助下,我们企业建立起一套海洋寡糖酶解生产线,使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青岛德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张宁说。
靠海吃海。当下,从海洋中寻找资源,研发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新高地。
“生产线全天24小时运行,年产量80亿粒。”走进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海藻多糖植物胶囊生产区,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上一派繁忙。聚大洋藻业集团董事长吴仕鹏介绍,用海藻胶作为原料生产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是聚大洋全力推动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聚大洋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深耕的重要发力点,“我们正在开启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项目扩产计划,年产量扩增十倍,每年向海藻要800亿粒胶囊壳。”
靶向发力,新区“蓝色药库”开发迈向新阶段:明月海藻、聚大洋海藻酸盐系列产品占全球份额55%;抗结肠癌新药BG136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药物;青岛华大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性海洋基因库……
与此同时,西海岸新区还深度践行大食物观,获批全国首批渔港经济区,创建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7处,占全国总量的近1/10。
“向海问糖”“向海问药”“向海要粮”,西海岸新区蓝色“掘金”浪潮加速涌动: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山东省船舶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等项目落地新区,助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葵一号”“国信2-1号”“港航平5”等一批海工重器扬帆出海;统筹推进66个海洋重点项目,2024年新开工14个、竣工16个,投资1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7%……
数据无疑最具说服力。成立十年来,新区海洋生产总值从494亿元增长到1974.5亿元,总量翻了两番。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676亿元、增长8.6%,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的41.6%,海洋经济已成为西海岸新区经济全面提速的重要引擎。
“我们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经略海洋战略,加快构建‘1+3+3+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隋俊昌说。
“蓝色朋友圈”风起帆扬
鱼跃阔海,鸟飞高天。就西海岸新区而言,面向日韩、辐射黄河流域的开放窗口,是其在新发展格局中的锚点。
因海而生、依港而兴。坐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两个亿吨级深水大港,连通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迈入“双港口口岸”城市行列的西海岸新区,近年来积极推动青岛港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2025年1月1日,随着“东方澳洲”轮最后一个集装箱顺利装船,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0.9自然箱/小时,第十二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奏响了新一年激扬奋进的开篇乐章。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西海岸新区也走出了一条“沿着黄河遇见海”的溯源之路。建立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成功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建成西安-青岛跨境电商产业联动创新示范基地,董家口港区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粮食进出口基地。
海洋兴则新区兴。聚力提高海洋开放合作水平,一个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的西海岸,正日益释放出愈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依托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新区引进“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等大批国际涉海机构入驻,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实施伙伴,高水平举办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国际顶级海洋盛会,推动中国与东盟、欧洲等国家双边、多边海洋务实合作,成为全国海洋事务对外交流合作高地。
与此同时,西海岸新区持续深化海洋改革开放,持续增强蓝色内生动力,全面实施106项试点任务,探索形成300余项制度创新案例,海域使用权及海上构筑所有权登记改革等96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新区拥有人工渔港22处,渔港渔船数量约占全市的1/3。2024年,新区研究出台全省首个“依港管船”规范性文件,创新建立“344”依港管船新模式,构建“船、港、人”全要素,“造船、检船、作业”全链条,“出港、入港、停泊”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渔船管理从以海上为主向以渔港为主转变。2024年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下降21%,积米崖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新区依港管船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开放与创新深度践行,海洋与产业深度交融。生机勃勃的西海岸新区,在建设今天面向未来的经略海洋道路上,正加速致力成为海洋强国的生动例证和时代样本。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