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SpaceX前工程师Ben Hylak分享了o1的使用心得,指出其已不再是聊天模型,而更像一个“报告生成器”。
02Ben建议用户像对待新员工一样对待o1,提供足够的上下文和信息,以获得更准确的解决方案。
03然而,o1的输出具有学术/商业报告风格,这使得直接让模型完成文章变得困难。
04奥特曼转发了Ben的推文,并透露o3暂时不会向用户开放,而先推出o3-mini,供Plus订阅用户使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作者:梦晨
o1已经不是聊天模型了,需要全新的使用方法。
每次提问都要等待5分钟
会输出自相矛盾的建议
没有要求但总是会回复架构图+优势/劣势列表
我还在把o1当聊天模型来用,但o1已经不是聊天模型了。
像对待新员工一样对待o1
提供海量背景信息
不管你现在是怎么理解“海量”的,再乘以10倍。
解释所有你尝试过但不起作用的方案
一份完整的数据库schemas
解释一下你的公司是做什么的,规模多大,定义内部术语
描述你想要什么,而不是指导它如何做
目标放在最前面
详细指定输出格式
可以附加需要检查的注意事项
海量相关的背景信息
One More Thing
查看原图 18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