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中山国、正定城、滹沱河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石家庄市深入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有效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途径,着力打好文博文旅文艺融合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在正定博物馆展出的《岭南开发第一人——赵佗与南越国文物展》
“公元前203年,秦将赵佗建立南越国,被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赵佗就是咱们正定人……”2024年8月1日到10月31日,《岭南开发第一人——赵佗与南越国文物展》在正定博物馆展出。这是南越国文物首次在赵佗故里——正定县大规模展出,珍贵展品达200多件,全方位展现了赵佗为维护岭南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促进岭南开发作出的卓越贡献。
正定博物馆展出的南越国文物——空心砖熊饰踏跺。踏跺是宫殿台阶的建筑构件,类似的踏跺在秦汉建筑遗址常有发现,但两端饰熊纹的仅见于南越国。
大批南越国文物千里迢迢从粤赴冀,吸引了众多群众参观。展品中,铁铲、铁锸、铁锤等生产工具都是从中原引进的,极大推动了岭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有陶文的砖瓦,则反映出南越国仿效中原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正定博物馆展出的南越国文物——陶鼎和陶瓿
赵佗还推广汉字,提倡中原人与岭南人通婚,使岭南地区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迅速走向文明时代。
正定博物馆展出的南越国文物——木简(摹写本)
正定博物馆工作人员刘瀛涵每次讲解时都会着重介绍,赵佗及其后继者对岭南的开发与经营,促进了这一地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南越国的历史也成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重要样本。
在正定博物馆展出的《岭南开发第一人——赵佗与南越国文物展》
大大小小、不同主题的特展、临展在正定博物馆轮番登场。漫步在正定博物馆,一幅鸿篇巨作《正定胜迹图》让古城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生动再现了古城“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车如流水马如龙”“烟柳半城花”的繁华盛况,被称为正定版的《清明上河图》。
正定胜迹图
图上,佛塔、寺院、文庙、清真寺等风格各异的古典建筑美轮美奂,西域商队等数千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
《正定胜迹图》中的西域商队
不久前,正定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得知这一消息后,副馆长祁彦利第一时间发了微信朋友圈。
正定博物馆
“正定博物馆实现了历史与科技的完美交融,让观众感受各民族文化与创意的璀璨同辉,亲眼见证那些被时间雕琢的文物。”祁彦利自豪地说,如今的博物馆已经逐渐超越了传统博物馆的展览功能,成为城市“会客厅”和文化展示新高地。
土门关驿道小镇
每到周末,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土门关驿道小镇总是格外热闹,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的游客自驾前来,游走在以晋、陕、冀传统民居建筑为主调的古街古巷里,逛着各种门类的店铺,品尝陕西的羊肉泡馍、山西的茶食、河北的饸饹等特色美食。
土门关驿道小镇汇集了各地特色美食
土门关驿道小镇夜景
其中,驿道镖局文化馆是小镇的热门打卡地之一,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镖局此刻具象化了。馆内摆放着一块清代的牌匾,述说着镖局的历史。
土门关驿道小镇隆昌镖局
土门关又称井陉关,是太行八陉中的第五陉,地处河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这一重要交通枢纽对商业交流和民族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明清时期,无数商贾靠着马车、骆驼将丰厚的物产运过来,土门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品集散地,各族老百姓在这里做商贸往来、繁衍生息。
土门关驿道小镇夜晚全景
“一京(北京)、二卫(天津卫)、三通州,赶不上获鹿旱码头”,这里的“获鹿旱码头”正是现在土门关的位置。“当年的镖局就是为南来北往的各族客商提供宅院和店铺看护、货物押运等服务,也见证了昔日获鹿旱码头‘日进斗金’的繁华景象。”驿道镖局文化馆主理人李博介绍说。
土门关的阁楼上仍保留有“三省通衢”的字样
土门关驿道小镇为游客演绎当年商贸往来的情景
时至今日,土门关的阁楼上仍保留有“三省通衢”的字样。在深度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土门关融合了晋、陕、冀三地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饮食文化,通过现场制作、展演等形式,再现了明清时期“三省通衢、四海同聚”的繁荣景象和民俗风情。
土门关驿道小镇总经理陈文念介绍,在土门关驿道小镇,春有文化节,夏有消夏节,秋有美食节,冬有民俗大庙会、冰雪嘉年华……一项项集聚驿道文化元素与创意民俗文化的展演,增强了各族游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土门关驿道小镇开展文化展演活动
土门关驿道小镇开展文化展演活动
土门关驿道小镇开展文化展演活动
自开业以来,土门关驿道小镇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000 万人次,节假日客流日均2万人次,2022年入选“石家庄市十大特色商业街区”,成为了当地旅游促“三交”的一张名片。
位于石家庄市元氏县的封龙书院
石家庄市西南二十公里的封龙山脚下,有一座古老的封龙书院,历代都有名流在此结庐授业。每周五下午,封龙书院都会迎来一群学生,他们在这里朗诵古词、书写诗句,沿着古人的足迹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兴于东汉、盛于宋元的封龙书院曾位列江北四大书院,更有“南岳麓、北封龙”的美誉,是我国唯一以自然科学见长的古代书院。
封龙书院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封龙书院名士辈出,授业辉煌。李冶创立的天元术代数,在当时世界数学史上占据尖端地位;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在书院求学时创作了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儒臣张德辉等饱学之士在书院讲学,吸引了各族人士前来求学,一时间“聚徒数千人,朝暮讲诵不辍”。
金元时期数学家李冶所著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测圆海镜》,它是一部论述容圆的专著,也是天元术的代表作。
历经千年,封龙书院内状元桥、泮水、龙井等文化古迹依稀可辨,《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两座珍贵的汉碑也成为后世研究汉代书法的珍贵实料。封龙书院的教育成果彰显出中华文化认同超越了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封龙书院内的汉碑亭
封龙书院现存最早的历史遗迹——千年读书洞
封龙书院的重要遗迹——蒙泉·墨池(洗笔池)
千年文脉,生生不息。谈起这些成就,元氏县文旅局工作人员时璐霞倍感骄傲地说,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必须传承发扬。2024年,在元氏文旅和民族工作部门的配合下,封龙书院相继举办了“跟着戏曲赏元氏”“读诗赏月游书院”“彩色周末·封龙夜读”等活动,让书院不再是一处活在传说中的古迹名胜,而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完美融合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游客在这里深刻感受中华民族在太行山脉的时空印记。
封龙书院经常举办文化活动
封龙书院经常举办文化活动
石家庄市民宗局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脉,出版《文明互鉴——石家庄古诗里的民族交融》一书,深度解析古诗词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作《圣地情怀》《慷慨滹沱》《九州之翼》《石耀精金》等一批讴歌民族团结的原创文艺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记者 | 屈冠华
责编 | 李璐
编审 | 安倩
监制 | 吴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