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鬼吹灯》等盗墓类小说的畅销,“摸金校尉”这一曹操可能设立过的官职(因为史书上仅出现于袁绍手下陈琳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中)逐渐成为盗墓者的代名词。实际上盗墓在历朝历代都为人所不齿,古代各朝代也有严厉的法律制裁盗墓者。然而到了乱世,皇帝自己的性命都难保,哪还保得住祖宗,于是大盗便蜂拥而起。在唐末,这颗冉冉升起的“盗星”就数温韬了。
温韬,生年不详,是京兆华原(治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早年间就是一名草寇,手底下有了点兵马。后来他投靠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被李茂贞收为了义子,名字也从温韬改成了“李彦韬”(按:温韬改过很多名字,为方便后文还继续按温韬来称呼他),继续在华原做镇将。
温韬没在影视剧上出现过,找个绣像版武将做示意
后来李茂贞以华原为耀州,温韬就做了刺史,天复二年(902年),朱温(朱全忠)西征李茂贞,温韬向朱温投降。后来不久又叛变了朱温投靠李茂贞,茂贞又以美原县(治今陕西富平县薛镇乡土木坊)为鼎州,建义胜军,以韬为节度使。后来又于唐末帝(904-907年)时期再次跳反到李茂贞那边,完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横跳。
以上为《新五代史》的记载,这里面就出现了两个疑问:1、温韬到底有什么惊人的魔力,能反复横跳到李茂贞这里,官还越做越大?2、李茂贞把一个县升级成州,让温韬做节度使,真的有吸引力吗?
温韬又不是李茂贞的义父大人,能让游走于李克用和朱温之间的“歧王”能够这么讨好他,这简直是魅力值99了。相较而言,《资治通鉴》的记载看起来更加靠谱:
岐王募华原贼帅温韬以为假子,以华原为耀州,美原为鼎州。置义胜军,以韬为节度使,使帅邠、岐兵寇长安。
《资治通鉴 卷二百六十八 后梁纪三》
耀州窑遗址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见水印)
也就是没有那么多跳来跳去的,李茂贞就是划了华原、美原两地让温韬当节度使,然后温韬后来还是反叛了:
岐义胜节度使、同平章事李彦韬知岐王衰弱,十二月,举耀、鼎二州来降。彦韬即温韬也。乙未,诏改耀州为崇州,鼎州为裕州,义胜军为静胜军,复彦韬姓温氏,名昭图,官任如故。
《资治通鉴 卷二百六十九 后梁纪四》
总之,温韬于后梁贞明二年(915年)十二月从李茂贞叛至朱温处,改名叫温昭图,继续做他的静胜军节度使。在做节度使期间,他把他治下境内的皇陵全部挖开,里面的金银财宝也盗掘的一干二净。在盗取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时,他看到地宫里规模宏大,制造华丽,宛如地上一般。昭陵被盗掘一空后,本来陪葬在内的锺繇和王羲之的字画也被盗出,流落到民间,据说《兰亭序》真迹也是在此时被盗出,后不知所踪。只有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没有盗,因为一挖就刮风下雨,吓得温韬以为是老天要惩罚他。
现在的《兰亭序》都是后人描摹的作品
《资治通鉴》中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山,暴掠雍州诸县,唐帝诸陵发之殆遍”,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温韬当个静胜军节度使,也就占着今天陕西铜川市到泾阳县之间这么大个地盘,他没有可能把手伸出超过他控制区的地方。而且皇陵在修建时就考虑到会有人盗墓,因此异常坚固,他一个小地盘的节度使能不能“发之殆遍”也要打个问号。
不过,温韬盗墓一事应该是板上钉钉了,如果真的是把唐朝皇帝陵寝挖了个遍,其破坏力绝对是历朝历代盗墓者中最大的。而且,他能大张旗鼓的盗墓而不被影响,很难说这其中没有朱温的暗中指示。
陕西唐代帝陵分布图(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发布者: 文心雕龙)
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后梁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反叛至晋王李存勖处,这就使温韬所在的静胜军能和李存勖直接交火了。只会盗墓不会打仗的温韬心知李亚子打过来他是没得活路的,就贿赂后梁末帝朱友贞的宠臣赵岩,移到了重镇许昌,任匡国节度使,加官检校太尉、平章事。
不过温韬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十月,李存勖入汴梁,后梁灭亡。赵岩逃到许昌投奔温韬,以为凭借之前与温韬缔结的友好关系,可以暂时保命。温韬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然后斩了他把首级献给了李存勖邀功,自己也很自觉地把名字也从温昭图又改回了温韬。
温韬明白,光一个可有可无的刘岩的脑袋,保不了自己的命。于是他带上自己之前盗墓以及做节度使这么多年积累下的家当,来到汴梁。一边是为了朝见新皇帝李存勖,一边通过伶人景进贿赂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这个刘皇后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主,他收到钱后就不断给李存勖吹枕边风,让温韬不仅保住了命,还得到了个新的李姓名字“李绍冲”。后唐重臣郭崇韬就批评皇帝说:
"国家为唐雪耻,温韬发唐山陵殆遍,其罪与朱温相埒耳,何得复居方镇,天下义士其谓我何!"
《资治通鉴 卷二百七十二 后唐纪一》
李存勖像
是啊,这温韬谁都能放,唯独你李存勖不能放。李存勖打的是唐朝正统的旗号,而温韬盗了唐朝皇帝的墓,也就是挖你李家的祖坟,这样的人你还能让他活下去?圈里面的鸡鸭大鹅该怎么看我们!天下人该怎么看我们!再说他温韬又不是多能打,或者是什么名门之后,有必要饶过他吗?
李存勖或许是因为天下初定,想要收拢人心。可他后来杀的人,照样不少,犯的糊涂,一个个比放走温韬还大,以至于后唐这个明明是初生的帝国,竟然短短几年就分崩离析。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派李嗣源率兵镇压以赵在礼为首的邺都兵变,李嗣源却与叛军合谋,回师攻打洛阳。四月,李存勖在四处兵变的动乱中,死于兴教门之变。李嗣源即位成为新的后唐皇帝,即后来的后唐明宗。
李嗣源即位后,辅佐他登上皇位的李绍真(霍彦威)主持政务。李绍真看之前那些后梁的降将很不顺眼,把段凝、温韬等人逮捕下狱,准备来个先斩后奏。另一位重臣安重诲就劝他天下初定,不要搞这些节外生枝的事情。天成二年(927年)七月,李嗣源下令将段凝流放辽州,温韬流放德州。不过到了天成三年(928年)九月二十三,李嗣源还是以温韬盗掘本朝陵寝为理由,将他赐死于配所。
温韬虽然死了,他还有仨儿子倒没事儿,都住在许昌。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六月,洛阳巡检使张从宾被反叛的范延光策反,温韬这仨儿子不知道出于什么交情,前去投靠张从宾,结果又不知道什么具体原因都被张从宾砍了,温韬这一家子算整整齐齐的了。
温韬盗墓的行为倒不是一点积极意义都没留下。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在临死时,就嘱咐养子柴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至今还完好无损。”所以他要求自己死后要薄葬,据说也因此他的墓真的没人盗过。
位于河南新郑的后周皇陵墓群,包括郭威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End
您的赞赏,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