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北京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路林建议,在全市培育一批具有新兴产业活力、青年友好设施、包容性城市服务的示范片区和示范园区,将青年友好和就业优先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北京一直是满载梦想与奋斗的立业之都。”路林介绍,数据显示,北京15至64岁劳动年龄常住人口占比为全国最高、35岁以下青年就业人口占比位居全国第四。但与此同时,北京也面临日趋激烈的青年人群竞争,亟须从各项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配置出发,提升北京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友好度。
据悉,2022年以来,北京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首批试点工作,随后,“支持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也写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第二批试点进入报审阶段,全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进程加速。例如,推动社区青年汇、小哥加油站、青年夜校等建设,在促进青年有为的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上亮点频出。
“但北京当前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可见、可感、可用的空间依然较少,有‘重治理、轻建设、缺规划’的倾向。”为此,路林建议,加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示范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新兴产业活力、青年友好设施、包容性城市服务的示范片区和示范园区。同时,围绕青年驿站、青年夜校、小哥加油站等代表性场所,形成可指导北京实践的青年发展型项目建设指引,助推同类项目落地实施。此外,建议开展面向多元青年群体的社会学调研,为面向青年就业、居住、休闲的专项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布局引导。
路林谈到,2025年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收官之年,也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十年之期。“建议相关部门把握这一战略性时间节点,启动面向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专项规划研究,将青年友好和就业优先等关键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