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今日观察 | 不能坐视“加价选座”成行业惯例

春运在即,有消费者反映,值机时发现若不付费选座,免费可选座位寥寥无几,甚至有时带未成年子女出行也难以选择相邻座位,迫使他们不得不支付选座费。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此发声:“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1月13日央广网)

加价选座或者说付费选座,并非新鲜事。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航司“试水”付费选座,而后发展为一项增值服务——提前锁定特定座位,乘客可凭积分兑换或付费方式优先选择,如此既可满足乘客多元化需求,也能为航司创造增值收入。但如今,前排座位批量“上锁”、连号座位突然隔断、过道座位莫名加价……一些航司不仅在“选座”这一基本服务中引入加价机制,还不断“扩围”付费座位,显然是将付费选座的生意经“念歪了”

应当说,航司锁座有其客观因素,其座位定价差异化也符合市场规律。比如,有的考虑飞机配重,锁定部分座位可保证飞机重心平衡;有的考虑特殊旅客需求,锁定部分座位以提供特殊服务;还有的考虑线下值机,也需要预留部分座位。一般而言,这部分锁座和选座,或基于客观要求、或出于现实需求,数量不大、规则清晰,并不会太影响乘客的体验感,大多数乘客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但事实上,一些航司为了增收,以“加价选座”为手段,拿“安全飞行”当借口,让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当的座位因“钱”而异,不断挑战着消费者的底线。“锁座”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增值服务变成了靠“锁座”来变相加价,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若不加以遏制,将影响整个消费市场的风气。

规范经营行为。一张机票,承载的不仅是航司的营收凭证,更是公共交通的社会责任。航司在精进业务的同时,也要积极回应乘客关切,不能店大欺客。比如,付费选座不能以“朦胧”代替“透明”。座位为何被锁?是否为预留座位?又预留给了哪些旅客?航班座位不能一“锁”了之,其座位分布、付费标准、选座规则必须清晰透明。事实无数次证明,只有在服务创新上走在前列,同时又能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企业,才能收获市场“用脚投票”。

强化行业监管。先到先得向来是国内公共交通普遍遵循的选座模式,飞机概莫能外。“加价选座”本质上是一种额外收费行为,许多航空公司在这方面的规定模糊隐晦,主打一个“靠信息差诱导消费”。中消协及时发声,是给念歪生意经的航司敲响警钟,也给监管部门提了个醒。各市场监管部门必须行动如风,以强监管及时纠偏航司的违规之举,解开背后的利益疙瘩,不能让先到先得的随机选座,演变为价高者得的欺客之举,以此肃清行业风气。

风物长宜放眼量。航司应该明白,任何商业行为都应在法律与道德的框架内进行,只有尊重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在规则透明、保障体验前提下探索合理盈利点,才能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庹亚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加载中...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