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海淀区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院士和近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强大实力,拥有1300余家相关企业,备案大模型74款,占比北京市的70%以上。
3.为此,海淀区加快推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如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等。
4.同时,海淀区委书记张革表示,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
5.除此之外,海淀区还致力于培育更多AI独角兽企业,如智谱华章、百川智能、零一万物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这片约430平方公里土地上,工作生活着全国四分之一的院士,诞生了近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独角兽企业,每万人拥有超千件发明专利……
这,就是北京市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在数年前就已突破万亿元,并成为中国独角兽最多、“创新密度”最高的地方。
作为中关村发源地、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有着扎实的技术要素和政策资源,更有深厚的创新基础和人才底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这场时代角逐中,海淀始终保持领跑姿态,拓宽拓深创新之“海”,加快孕育以AI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蛟龙”。
开拓创新之“海”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不断拓广、拓深创新之“海”,是海淀着力的重点。
具身机器人是当下的热点。2024年9月,海淀一家新型人工智能企业,得到了北京首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新质生产力进步到哪里,政府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我们认识到,只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成长出一流的企业。所以我们不当管理者,而要做好服务者。”北京市海淀区发改委副主任秦兰兰说,针对数量众多的企业,政府各部门形成联动,提供个性化精细服务,“尤其对待创新型科技企业,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
“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梦想是踏入美职篮赛场,对创业者来说,海淀就是那个梦中的地方。”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林菁说。
这家公司扎根海淀30年,从创新扶持政策到人才引进政策,从制度创新到产业创新,从敢为人先到先立后破,充分感受到海淀锻造培养优秀企业的“魔力”。
从改革春风催生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覆盖海淀区全域的“中关村科学城”,再到扛起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旗,海淀正将沉淀下来如“黑土地”般厚重的创新精神、人才资源、技术禀赋和营商环境等要素汇聚,拓宽拓深创新之“海”。
一位企业家坦言,海淀从不试图掌握企业的“方向盘”,只是源源不断给“发动机”加油。
近年来,随着“真金白银”的好政策纷纷落地,企业感受到诚意十足的获得感。例如,相继建成35个高科技园区,目前海淀区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园区21个、百万平方米以上园区4个;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耐心资本,海淀区去年出台奖励政策,单年奖励资金最高可达1000万元;瞄准“卡脖子”领域专项引才,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专项,对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企业给予支持。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说,海淀区拥有持续培养世界知名企业的神奇能力,海淀是中国创新要素最集中、最优质、营商环境最完善的区域。
成为“独角兽”汇聚之地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50家独角兽!这个数字在2024年中国独角兽省份排行榜可以稳稳排进前五名。但“交卷者”海淀的身份是一个地市级区。
不仅如此,海淀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连续四年位列北京第一,预计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占北京市四分之一强。
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具备三四岁儿童心智和价值体系的数字人“通通”首次发布;自主生成16秒、能够模拟真实物理世界的中国首个自主自研视频大模型VIDU惊艳亮相;全国首家量子科技孵化器、全北京首家量子产业科技园挂牌成立……过去一年,当科技创新的浪潮汹涌而来,海淀闻“汛”而动,乘风破浪。
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数据要素资源、产业链和算力建设等方面,海淀区走在北京乃至全国前列。据最新数据显示,海淀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300余家;备案大模型74款,占比北京市的70%以上;而区域AI产品访问量全国占比预计超过60%。
在众多AI企业中,具有颠覆性创新和引领式创新的AI独角兽备受关注。智谱华章、百川智能、零一万物等15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集聚海淀,全国占比超26%。
海淀为何成为催生AI“独角兽”的新沃土?
“海淀区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基础最好、研发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说,海淀区拥有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14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有21家高校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同时,拥有一批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人工智能学者1.23万人、入选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顶尖学者过百人次,已基本形成芯片、框架、大模型、集成应用在内的全产业链部署。
资源所在也是责任所在。“海淀正加快推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在海淀揭牌、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加速器、规划建设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等。”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何建吾说。
海淀区委书记张革说,海淀区致力于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
书写“赢在未来”的答卷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要赢在未来,关键在发力当下。2024年,海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65家,累计398家,占北京市38.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939家,累计2688家,占北京市27.5%。
如今,在海淀南部,每天诞生着上百家科技主体,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创新火花,持续高效地孕育出前沿成果。人工智能创新街区的打造让这片热土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习、能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超级城市智能“生命体”,将形成千家企业、千亿集群引领带动万亿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海淀区率先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概念,在拥有顶级人工智能资源、国际互动紧密的53平方公里范围内,旨在建设一个集成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城市智能体,以推动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并在五道口的东升大厦建设AI原点社区。
“在海淀,未来还会产生更多的AI独角兽。”知名AI企业、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戴文渊认为,最早培养国内AI人才的公司都曾在海淀落户,例如IBM和微软的中国公司、百度和抖音等科技巨头,人才自由流动产生演化和裂变,最终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此外,海淀高校云集、人才富集,几乎聚集着所有行业的领军人物,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海淀是全国第一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地市级区,向下一个万亿进发,如何谋篇布局?作为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海淀正瞄准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灯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以科技服务业为底座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更趋协同,带动和辐射全国新质生产力的势头更加强劲。
向“新”出发,只争朝夕。“海淀不会只为一家企业、一个产业做大做强而沾沾自喜,因为还有无数潜力巨大的创新企业、未来产业如同‘蛟龙’一样,潜伏于深海,滋养成长,只待破浪跃出。”张革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乌梦达 吴文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