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西吉的家中,马骏坐在熟悉的炕桌旁,安静地阅读、写作、思考。回想跨越了2000多公里捧回骏马奖奖杯的经历,他依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淳朴少言的马骏父母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们知道,这个奖对儿子来说,太重要了。
刚出生时,马骏与别的孩子并无区别,但到学习走路时,马骏的父母发现孩子身体很软,始终无法行走。自那以后,他们便带着孩子四处奔波求医,最终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
尽管知道了疾病的凶险,但马骏的父母从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在家门口开了一家日杂门市部,一有时间就带着马骏康复训练。
身体被束缚了,马骏不想自己的思想也被禁锢,从小他就会细心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后来他有了妹妹,兄妹俩常常一同静坐在家门口的青白石阶上,看着不远处其他孩子尽情玩耍的身影。
童年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马骏和妹妹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妹妹去上学,马骏就坐在青白石阶上等她放学,妹妹写作业时,马骏凑在一旁看妹妹写什么,他就照模样画出来。于是,马骏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上学。
感受到孩子对上学的渴望,马骏父母多方打听,终于将马骏送进了小学的大门,他和父亲也开启了风雨无阻的共同上学路。
马骏上课时,父亲会在教室门口等着,时不时问问马骏要不要喝水、上厕所,空闲时还会到学校门卫室去帮帮忙,而马骏能做的,就是加倍努力学习。
这样的时光一过就是12年,其间,马骏又迎来了弟弟的出生。可没承想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弟弟出生时因拉伤神经,导致右半身瘫痪。看着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马骏曾无数次幻想自己能发明一套智能化机器,代替家人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为此,本身对文科很感兴趣的他,高中却选择学习理工科。
2016年,马骏以一纸大学通知书回报了家人的付出,可现实无情地摆在面前,父亲还要照顾已经上三年级的弟弟,反复权衡下,马骏做出了一个痛心的选择:放弃上大学。
十二年艰难求学,终成正果却无奈放弃。马骏经历了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自己是不是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那段时间,他不愿出门,整天在四五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迷茫之际,一本书成了马骏的救命稻草。
马骏口中的高中同学,名叫王鹏。高中时,他们经常畅谈理想、分享兴趣爱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自此,马骏不再沉寂,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地坛”。2016年末,他过生日时,父母给他买了平生第一辆电动轮椅,他开始坐着轮椅,四处体会这座生活了快20年的小城。出门的次数多了,马骏总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记录下来。
在西吉图书馆,马骏接触到了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也愈加有了写作的欲望。
马骏:当我读到林清玄、张贤亮以及马尔克斯、欧亨利好多作品之后,走出了我的轮椅生活,去关注周边的一些人的生活场景,书写一些故事。
马骏家门市部外面,有几棵大柳树,十围之木,树影婆娑。他就给自己取了笔名“柳客行”,颇具几分侠义。
在文字构建的世界中寻找到慰藉与力量的马骏说起自己早期的作品,还有些害羞,他说当时都是偷偷写,不敢给人看,自觉文笔太幼稚。
马骏:这是我的稿件,我的初稿和我以前创作的东西,都在这里面保存着,340多篇。没给他们看过,有些已经完成的,有些没有完成。
2019年,马骏的第一篇散文《静夜思》在《宁夏文艺家》发表;2021年,马骏登上了《六盘山》期刊的新人专栏,同年还获得了“西吉县文学新秀奖”。2023年底,他创作的散文集《青白石阶》出版。书中他用“青”和“白”作为人生之喻,回溯生活中那些值得驻足的瞬间。
凭借《青白石阶》载誉归来后,马骏火了,媒体采访、讲座报告,各种邀约不断,但很快,他就又回到了白天读书,晚上写作的状态中。西吉县城的永清河,是马骏心中的“地坛”,如今,他还是会经常来这里寻找灵感。身边有些亲友劝他趁着这波热度,为自己争取一些实际的利益,马骏都回绝了。
面对艰难命运,马骏没有选择屈服,今朝载誉归来,他也没有忘记初心。如同西吉县流传的一句话:耐得住寂寞,头顶纯净天空,就有诗句涌现在脑海;守得住清贫,脚踏厚重大地,就有情感激荡在心底。
(总台记者 高磊 柴丹枫 马荣达 李浩男 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