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CSC研究 宏观团队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 周君芝、谢雨心(研究助理)
核心观点
12月出口环比为近五年同期新高,抢出口效应已开始显现。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关税大考,中国出口已经开始积极应对。
参考关税1.0,美国对中国实施差别性关税。不仅体现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关税差异,还体现在不同中国产品面临关税存异,尤其是中美存在竞争博弈行业,受美关税针对性更强。
面对关税2.0,具备中国优势的产业能够抵抗关税带来的负面效应,此外也可增加非美出口保持增长平衡。
关税2.0风云之下,我们依然可以寻找2025年出口的三条结构性机会:
其一,中国竞争优势行业能够抵抗一定关税影响,竞争优势来自于成本优势、产业集聚和工程师红利。
其二,加大对非美国家出口和生产转移。
其三,以较强的出口竞争优势,挤占欧美日韩在传统领域的市场份额。
事件&简评
1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12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10.7%,前值增6.7%。
一、12月出口环比为近五年同期新高,抢出口效应已在12月出口兑现。
2024年下半年出口增速波动较大,如8月和10月出口环比大增, 7月、9月和11月出口环比增速却处历史偏低水平,主因台风影响出口节奏。剔除台风影响,2024年下半年出口趋势是持续走弱。
12月出口环比增长7.5%,创2020年以来同期新高,说明12月抢出口已经启动。
早在2024年11月26日,特朗普就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宣称在1月20日上台后签署的首批行政命令,将对来自中国的全部进口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全部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
复盘2018-2019年四轮关税清单的经验,从明确关税威胁出现后到具体关税方案落地,期间约有一个季度时间,抢出口效应明显。例如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随后4月中国对美国出口环比增长17.6%,是2012-2017年期间的同期次高值。
12月中国对美国出口环比增速3.2%,为2016年以来同期次高。关税担忧下,转口贸易也在明显发力。
12月中国对东盟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速创2015年以来同期次高,其中对越南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单月出口规模同样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速创2015年以来同期新高。
二、参考关税1.0,特朗普的核心诉求是MAGA,旨在增加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我们在报告《美国对华关税的逻辑——关税系列(一)》中复盘了2018-2020年特朗普对华加征的四轮关税,发现特朗普对不同行业的关税区别尤为显著。
其一,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针对竞争性产业征税较重,如通讯、机械、运输设备等。相关商品关税覆盖率几乎100%,加征税率普遍在25%。
特朗普政府前两轮加征关税就重点锚定中国新兴制造业商品,例如机械设备、电机及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到第三轮、第四轮征税规模扩大,征税的产品范围才扩大到中国传统优势商品,例如纺织品、家具玩具、钢铁制品等。
其二,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征税力度偏弱,这些商品美国对华依赖度较高,如鞋帽、消费电子、家具玩具、矿产品、轻工制造。相关商品关税覆盖率约50%,加征税率约在7.5%,部分商品甚至暂停加关税。
中美谈判多轮磋商期间,美国对关税税率的“松口示弱”仅局限于中国传统优势商品。《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订后,对第四批1200亿美元商品加征15%的税率降至7.5%。这第四批1200亿美元商品主要包含的是玩具、服装、塑料制品、钢铁制品。对于前三批以机械设备、电机及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等中高端制造产品的关税依旧维持在25%,并未有松口迹象。
其三,美国对自身绝对优势行业,对华关税力度偏轻。如石油石化、农林牧渔、医药品等,相关商品关税覆盖率约60%,关税税率不超过5%。
特朗普的核心诉求是MAGA,通过施加外部政治和关税影响力,增加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特朗普政府强调对华征收高关税,针对性最强的行业就是中美存在竞争博弈的产业,旨在达成其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强化美国科技主导权、促成中低端供应链全球再布局的核心目标。
2024年,特朗普以全胜姿态强势重返白宫,深刻反应了当下美国民众普遍性诉求:“MAGA”,即诉求美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切到更多蛋糕,重塑美国竞争力。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理念与第一任差异不大,政策方向延续。其强化了贸易保护政策,对华立场强硬。关税是特朗普政府为实现MAGA的重要手段,总结来说,特朗普2.0关税特征是征税力度大且范围更广。
三、面对关税2.0,2025年出口的三条结构性机会。
面对即将到来的特朗普关税2.0,市场难免担忧2025年中国出口趋势走弱,我们看到抢出口效应正在发生。
但是即便中国对美出口总量会因关税下降,参照过去四年经验,中国出口强劲的产品优势,依然会有若干板块在挑战中胜出,出口份额占全球比重有所抬升。
那么在2025年,哪些产业或者产品可能突出重围?
我们在报告《寻找中国出口的竞争优势——2025年出口展望》中提示,2025年出口的结构性机会在于:
其一,并非所有产品出口都面临困境。有些产品能够抵抗关税,我们称之为出口竞争优势产品。
当前中国出口的竞争优势就是“物美价廉”,优势来自于电力成本、产业集聚和工程师红利。这一标准下我们筛选得到13个行业:电池、电力设备、消费电子、工程机械、陶瓷玻璃、贱金属制品、化工品、交运器械、文娱用品、通用机械、通信设备、纺织业、家用电器。
上述行业出口占全球的份额从2018年至今都有大幅度提升,并且与上一轮加征关税后中国对美出口的竞争力强势产品存在较大的重合度,如电池和家用电器等,这些产品在2018年关税前后美对华产品依赖度不减。
其二,加大对非美国家出口和生产转移。
其三,以较强的出口竞争优势,挤占欧美日韩在传统领域的市场份额。
2018-2023年,中国出口份额提升最为显著的国家和地区就是非欧美日韩经济体。
这背后主要缘于两点:(1)东盟、中亚、中东、部分非洲国家再工业化创造的新需求;(2)挤占欧美日韩传统领域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制造已能够部分、甚至完全替代他国生产的中高端制造产品。
随着中国密切推进双边贸易协定,中国对非美国家出口有望继续维持高增趋势,海外非美营收占比更高的行业或更具韧性。
重点关注非美国家承接较多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汽车及零部件、贱金属制品、消费电子、化工品、专用机械和通用机械等。
风险提示
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开始回暖,但恢复水平有限,未来延续低位震荡,还是能继续向常态化增速靠拢,仍需密切跟踪。消费如持续乏力,则经济回升动力受限。
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当前出现短暂回暖趋势,但多类指标仍是负增长,未来能否保持回暖态势,仍需观察。
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
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中国出口如何应对关税 ——2024年12月出口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1月13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周君芝,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4020001
研究助理:谢雨心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SC研究 宏观团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宏观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关注本订阅号或接收、阅读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中信建投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产生误解。提示订阅者应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说明、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意见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其他部门、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内容、意见不一致或相反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中信建投没有将此内容、意见向订阅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意见仅供参考,亦不构成任何保证,订阅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订阅号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信建投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归属于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查看原图 19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