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见2025,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强者愈强,弱者出局,比亚迪将继续领先。
2.2025年造车新势力格局或将发生变化,1-2家企业将上岸,1-2家企业将被淘汰。
3.自主品牌在电动车方面优势将帮助其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合资品牌机会将越来越少。
4.由于同质化竞争,2025年价格战大概率持续,车企间盈利分化将加剧。
5.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歌猛进,2025年销量有望达到1650万辆,渗透率超过50%。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新年伊始,在致敬与总结过2024之后,预见2025如约而至,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本次邀请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FISITA中国大使刘小稚博士,共同对汽车行业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刘小稚
一、格局之争
智库君:短短一年,比亚迪反超上汽集团25.91万辆,成为2024年国内销量冠军,此前蝉联十余年的上汽集团退居第二。427万辆的年销量,让比亚迪在2024年拿下“三冠王”: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
您认为这一趋势是否将延续到2025年,比亚迪在2024年拿下“三冠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小稚:如今的比亚迪是一个时代变革的产物,它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先发优势以及多年来的技术创新积累包括刀片电池、易三方、易四方、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云辇系统、天神之眼、第五代DM技术等黑科技使比亚迪的护城河不断地拓宽,不断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除此之外,完善的产品矩阵、规模化带来的效率和成本方面的优势让比亚迪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地增强,比亚迪在未来5-10年的优势很难被撼动。
智库君:从2024年各大车企销量汇总来看,长安、奇瑞销量创新高。
长安汽车2024年销量为268万辆,同比增长约5.1%,实现连续5年正增长,也创下了近七年新高,但相对比亚迪、吉利、奇瑞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来说,长安的进步不够明显。其中,自主新能源和海外市场是长安2024年的亮点,前者销量达到73万辆,同比增长超50%,后者销量达到53万辆,同比增长47%。而长安与2024年初所定下的280万辆的销量目标失之交臂,全年目标完成率为95.82%。2025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高喊出“3311”的目标,即总销量300万辆、收入3000亿元、自主新能源销量100万辆、出口100万辆。
奇瑞2024年的高歌猛进有目共睹,全年销售汽车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8.36万辆,同比激增232.7%,速度最快,12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突破10万辆大关,兑现其“不客气”的诺言;“守”住海外,2024年奇瑞出口汽车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贡献了将近一半的销量,连续22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若排除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奇瑞在中国自主品牌中的已仅次于比亚迪。
2024年超额完成“销量增长率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的年度目标,2025年,奇瑞集团的目标是销量增长率再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
根据2024年的市场表现以及2025年的布局,您认为,长安和奇瑞或者吉利等等,谁将会成为第三名?为什么?
刘小稚:比亚迪和上汽的市场销量规模在400万以上,位于第一集团,市场地位不可撼动,所以谁能够成为第三将是最大的悬念,从24年的市场表现来看,一汽是唯一一家站上三百万区间的车企,排名第三,但是领先优势并不保险,长安、奇瑞、东风、吉利、广汽这5家200万区间的车企都有机会挑战一汽的三当家的地位,我认为海外市场的表现将会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在海外的优势让奇瑞更有机会冲击第三。
智库君:2024年,格局之争异常激烈。“全球十大车企中,中国只有比亚迪一家太孤单了,我想陪陪他。”岁末,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幽默而含蓄地表达,道出了中国汽车掌门人们的热望与野心。同样在岁末,长安汽车掌门人朱华荣发出这样的预测,“从竞争态势看,竞争淘汰赛加速,马太效应愈发凸显。未来还将呈现大集团多品牌共存共赢、极少数品牌赢者通吃的局面,依托数智化技术,一个品牌达到上千万辆销量不再是天方夜谭,极大批量和极大规模将成为现实。”
您觉得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您是否认同朱华荣的观点,马太效应凸显?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利与弊您如何看?
刘小稚:首先,比亚迪还会继续它的领先地位,一些新势力将会被淘汰。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许看起来并不合理,不利于行业以及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果你没有掀桌子的实力,就只能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产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避开同质化竞争是最好的破局之道。
第二,自主品牌的优势和市场份额还有进一步提升,合资品牌的逐渐掉队的大趋势不会变
第三、海外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还将加大,但是自主品牌出海的大趋势还将继续。
二、造车新势力
智库君:2024年“蔚小理零”各奔前程。2024年,理想完成目标销量,蔚来完成目标销量的97%,零跑完成了销量目标,小鹏汽车的目标完成率低于70%。
2024年理想继续蝉联造车新势力“销冠”,以全年50万辆的交付量领跑新势力。理想汽车下调了2024年80万辆的目标至50万辆后,如愿实现目标销量,销量完成率为100.1%。2025年,理想的全年销量目标是70万辆,增长约40%。
2025年,理想将再次踏上纯电征程,沉淀之后是破茧而出还是重蹈覆辙?2025年又是理想纯电考验的关键之年,您认为理想是否会如愿实现销量预期?另外,理想能否实现70万的销量目标?
刘小稚:MEGA的失败并不代表理想纯电的失败,而是产品设计,定价方面的失败。从24年的成绩单来看,理想延迟纯电车型的发布到25年上半年是正确的决定,理想已经在增程的技术路线上取得成功,现在看来增程还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华为和零跑都在增程上取得了成功。25年,理想的纯电产品如果成功那将是锦上添花,很有机会挑战70万辆的销量目标,如果失败也不会影响基本盘。
智库君:2024年全年,蔚来共交付新车22.1万辆,达成目标销量的97%(2024年目标销量22万辆)。2025年蔚来定下更为激进的目标,蔚来李斌曾表示,蔚来将在2025年实现销量翻倍,年销量达到44万辆,2026年实现盈利。
面对竞争可能更为激烈的2025车市,蔚来能否实现销量翻倍?
刘小稚:蔚来是目前所有电动车品牌当时差异化竞争能力最强的企业,差异化体现在包括产品设计,换电,零部件,服务上的优势等等方面,但是相应的高昂的研发投入,运营成本也让蔚来一直处于活下去的挣扎当中,但是我相信25年蔚来有机会摆脱这个尴尬处境。
根据24年的销量,蔚来主品牌拥有维持2万的月销量的实力,乐道的交付能力已经超过1万辆,并且逐渐站上2万的水平,再加上萤火虫保守几千台的月销量,实现销量翻番对于未来来说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智库君:零跑2024年累计交付量接近30万台,12月单月交付量达到42517台,连续两个月突破4万台大关,同比增长128%,连续七个月创下新高。零跑汽车此前宣布的全年销量目标为25万辆,其销量完成率为117.48%。2025年,零跑将挑战全年50万辆的新目标。
上半年持续低迷的小鹏,凭借MONA M03起死回生,小鹏P7+乘胜追击,助力其第四季度销量持续冲高,2024年12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66万辆,同比增长82%。但由于上半年的低迷,小鹏全年总交付量为19.01万辆,目标完成率低于70%。2024年年初,小鹏汽车为2024年定下的销量目标是28万辆,随后因销量屡屡不达预期,公司下调销量目标至20万辆。
零跑无疑是2024年的黑马,小鹏2024呈现起死回生的势头,您认为,二者是否突破了“生死线”?“造车生死线”的重要指标有哪些?
刘小稚:决定企业生死的大权从来都是客户,对于车企来说,销量是消费者用人民币投出的选票,只有取得了消费者选票,股东才会投你。从这个角度看,零跑和小鹏已经初步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可以说暂时突破了生死线,但是还不安全,后面能够走多远的关键还是要看车企是否可以持续不断地输出好的产品,对于小鹏来说,光靠的一款MONA MO3是不够的。
智库君:作为“跨界者”,华为和小米两家科技企业2024在“车圈”的声量却毫不逊色。
2024年,鸿蒙智行“四界”集齐,问界、享界、智界产品均已进入交付阶段,全年累计交付超44万辆,仅次于理想,其中,12月交付站上5万辆的新台阶,创下月交付量新高。从销量上来看,问界仍是销量大户。有消息称,2025年,鸿蒙智行的年销目标是100万辆,是目前新造车企业中给出的最强指引,相较于前一年的44.5万辆,同比需要同比增长125%。
小米虽为“新人”,但2024年成绩依然亮眼,12月小米汽车的交付量超过2.5万辆,交付不足9个月,就已实现了超13.5万辆的年交付量,更值得关注的是,迄今为止的所有成绩,小米仅依赖一款产品小米SU7。2025年,品牌逐步成熟,产品矩阵继续扩充,小米将有望迎来较大增长。对于2025年,小米汽车将年交付目标定为了30万辆,平均每个月的交付量2.5万辆,按照当前稳步2万+的月销量来看,小米2025年的目标较为保守,第二款产品能否继续创造“爆款”,值得期待。
2025年,鸿蒙执行能否突破百万目标?华为和小米将如何搅动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刘小稚:24年鸿蒙智行全年销量44万,问界占了将近90%,已经证明了华为的模式的可行性,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成功模式的复制,从鸿蒙智行2025的产品规划来看,其将有望发布超过10款车型,鸿蒙智行是目前造车新势力里面最有期望破百万的企业。而小米给汽车行业带来的互联网冲击是最大的,车型的发布方式(没有发布就公开了路测车辆),悬念式的定价方式,一把手下场直播等等,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没有一点汽车制造经验的新势力车企,居然第一年顶住了爆款车型超2万辆的月交付压力,这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值得蔚来等新势力企业学习。
智库君:2025年,造车新势力的格局将会是怎样?2025年造车新势力的的盈利率预计会有多大改变?是否将会持续的洗牌?出局的企业是否持续增加?
刘小稚:目前正在运营的造车新势力还有8家,包括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小米、哪吒、合创和极石1。目前已经完全上岸只有理想,我的预测,25年会有1-2家新势力企业上岸,也会有1-2家企业被淘汰,最终的决定权在于客户。
三、自主与合资
智库君:2024年,绝大多数车企都在内卷战中艰难前行。
在您看来,预计2025年,油电之争、自主与合资之间的竞争将会呈现怎样的局面?自主车企和合资车企2025年销量是否将加速分化?2025年,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刘小稚:行业加速变革的“大势”一旦形成是很难被改变的,电动车和自主品牌都是得势方,传统车和外资品牌则是失势方,大势被扭转的可能性很小,2024年12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约51.9%,且全年渗透率连续6个月超过50%,25年这个数字一定还有继续上涨。24年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达到1220.66万辆,同比增长21.9%,市场份额达到60.3%,而且自主品牌在电动车方面的优势将会帮助其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合资品牌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小,也许像丰田一样,在华建立独资企业可能是另一种破局方式。
智库君:2024年车企销量排位赛结束,高歌猛进与黯然失色同在,汽车产业格局,还在重塑。
2025年,您预计,自主品牌车企的份额占比是否将会超过70%?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份额之争,将进入何种阶段?
刘小稚:从过去几年的增长轨迹来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70%是大概率事件,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合资企业无法继续支撑下去
四、价格战与多重挑战
智库君:新年伊始,多家汽车企业为了提振销量,纷纷推出兜底政策吸引消费者购车。据统计,已有超过30个品牌采取了这一策略,涵盖了多种补贴类型,如限时优惠价、现金补贴、保险补贴、贷款利息减免、以旧换新补贴等。
您认为,2025年,车市价格战是否持续或加剧?2025年,车企间的盈利分化是否会进一步加剧?
刘小稚:只要同质化的竞争格局不发生大的改变,2025年价格战大概率还会继续,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都会感受到很大的成本压力,强者愈强,弱者出局的形势将会进一步加剧,降薪、裁员、关厂还会是普遍现象。
智库君: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年度产销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最新预测,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50万辆(含出口)左右,增速接近30%,渗透率超过50%,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超过55%。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上,在您看来,展望全年新能源汽车将会是什么样的走向?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多少万辆?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哪些现实挑战?
刘小稚:新能源继续增长是没有悬念的,悬念在于以什么样的速度上涨,如果总销量可以达到3300万,那新能源的销量有很大的可能超过1600万。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挑战在于走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求增长,这将面临基建、用户的习惯、企业海外运营等方方面面的挑战。
智库君:2025年,恶性竞争与“内卷式”供应链降本会否会愈演愈烈?您有什么建议?
刘小稚:经历了过去一年,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价格要求正在不断地提高,车型不断降价的背后一定是越发内卷的供应链降本,这是供应商无法改变的局面,唯一能做到就是提高自身的成本实力,如何提高成本实力?提高标准化、提高一次设计成功率,降低库存,打开部门墙、管理者下现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