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雨季,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们都会争先恐后来到云南“尝鲜”。每每此时,拥有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的昆明备受瞩目。今年市两会上,致公党市委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昆明市食用菌交易产业发展的建议》,提出创新研发优化布局、升级现有交易格局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致公党市委指出,在昆明市有关产业、战略定位中,食用菌产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昆明市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食用菌产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成为昆明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食用菌交易市场目前也面临着总体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品牌建设总体滞后,物流成本高、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致公党市委建议,创新研发优化布局,主动融入拓宽路径加大对食用菌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等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野生菌的人工驯化和规模化生产技术攻关,食用菌冷链储藏、运输技术等的难题突破,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等。练好内功,按照“644”品种布局策略,以松茸、牛肝菌等6个种类布局野生食用菌重点保育促繁区;以木耳、香菇等4个品种打造栽培食用菌“一县一业”;以金耳、白参等4个品种培育栽培食用菌“一村一品”。做到产品有特色,产地有出处,质量有保障。打好基础,从产业链角度开展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高标准的仓储设施,提升食用菌的保鲜期和运输效率,减少损耗。
升级现有交易格局,实践“品牌+文旅”新思路。依托现有食用菌交易市场,改造提升或新建规范化、功能化交易市场。创新交易机制,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营销模式,带动食用菌及周边产业,激活第三产业增长点,创造更多营收价值。落实品牌塑造任务,通过举办野生菌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以具有相当基础食用菌品牌为突破口,深化开发与食用菌相关的品牌加强市场认可度,让食用菌和鲜花一样“美起来,挂起来,亮出去”。并结合昆明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打造多维昆明景观,探索“好看,好玩,好吃,好摘,好鲜”的“五好”特色食用菌文旅路线。
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培育专业梯队建设创造维护产业发展新环境,尤其是加强政策扶持与风险管理。政策扶持方面,尽量吸纳社会资金,动用相关资源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风险管理方面,建立食用菌产业风险预警系统,定期进行市场和行业分析,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确保产业稳健运行。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创新平台,通过内培外引,提升交易中心在食用菌产业领域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用好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官方宣传渠道及行业协会等平台及方式,夯实政策宣传推广,服务政企“最后一公里”。(昆明信息港 记者劳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