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大价钱留学?
竟然有你意想不到的坑?
这咋回事?
2022年年初,南京的李女士“砸下”70万,通过中介机构,为女儿申请香港大学本科,但孩子刚进入校园一年,就因入学申请材料造假被退学。李女士质疑该中介机构未尽告知义务,私自伪造材料以促成交易,如今不仅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耽误了孩子受教育的机会。
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季江凯律师指出, 教育中介机构如果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采取伪造的方式帮助学生申请大学,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给学生和家长造成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学生受教育机会的损失。学生和家长除了有权向其追回支付的中介服务费用之外,还可以向其索赔3倍的损失赔偿。
2024年9月,来自浙江的大四学生陈蓝开始准备去英国读硕士的留学申请。由于本科学校排名不高,加上跨专业申请,为了稳妥起见,她花费一万四千元,找了当地一家留学中介,却没想到这成了她踩的第一个坑。
经历了3个月的材料准备、文书撰写、申请投递,2024年12月16日,陈蓝终于收到了第一个offer,来自她心目中的“保底”学校,这意味着她“至少有书读了”。校方在邮件中要求陈蓝三天内确认是否接受录取,“因为之前中介办事从没出过错,所以我提醒了他们一下截止时间,就没管太多”。
直到四天后,陈蓝登录申请系统,发现中介并没有确认录取,而学校已经撤回了offer。“一觉醒来发现天塌了”,陈蓝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现在,她不得不跟学校说明情况,试图让学校恢复录取。
近年来,“保录”成为部分教育中介机构的营销噱头。所谓的“保录”,其实就是帮助学生伪造资料,除了学历造假、英语成绩造假,还有安排教授写推荐信等,不仅是诚信问题,更是对教育公平的破坏。
记者也以学生的身份,随机走访了多家佛山本地的留学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均表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申请规划,根据冲刺、稳健、保底等不同层次申请多家学校。
其中一家中介机构明确表示没有提供“保录”服务,如果没有录取成功,可以按合同约定进行退款或者继续提供服务。
业内人士陈老师也介绍,在前期规划时,留学咨询机构需要先深入了解学生的成绩、爱好等情况和其家庭的规划,选择适合的专业,再根据专业选择适合的学校进行规划,一般需要提前1年以上的时间进行准备。而在申请时,也会做好冲刺、匹配和保底的规划,多国同时申请或者多地区同时申请。
陈老师也表示,有时会有家长询问他们,是否有提供“保录”项目,但他们都会明确表示没有提供。实际上,部分机构所谓的“保录”项目隐患重重,后续的“手尾”也非常多。“像一些‘保录’项目,其实就是通过代考、提前知道答案等方式,伪造英语成绩,伪造学术能力等,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具有同等的语言能力或者学术能力。学生如果英语不过关,甚至连课都听不懂,作业都完成不了,最终也是毕不了业的。”同时,她也提醒,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长期从事未成年人普法工作的专家表示,对留学中介乱象多有关注。据她观察,相比于国内升学申请,留学申请造假的操作空间明显更大,这和国外大学的录取方式有关。
在境外高校,尤其是英美高校的本硕申请中,除了托福、雅思、SAT等标准化的考试成绩,学校尤其看重申请者的综合素质表现,包括参加过的社会实践、社会公益、企业实习以及科研能力、特长表现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个人陈述、推荐信中有所体现。
1. 信息不对称
家长和学生对留学流程缺乏了解,往往完全依赖中介。而国外高校审核材料时,难以查证其真实性,为部分中介造假提供了空间。
2. 利益驱动
高额服务费让一些中介趋于铤而走险,通过夸大宣传、伪造资料吸引客户。
3. 监管不足
留学申请的复杂性和跨境特性,使得监管难度增加。许多违规行为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1. 伪造材料:包括虚假实习证明、推荐信、奖项等,为学生“包装人设”。
2. 虚假承诺:用伪造的成功案例吸引客户,承诺“稳录名校”。
3. 操作失误:中介疏忽导致错过关键申请节点。
1. 选择正规中介
- 查看中介资质和过往口碑。
- 多方了解机构的信誉度。
2. 提前规划
-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申请方案。
- 提前1-2年准备,避免仓促申请。
3. 拒绝“保录”
- 所谓“保录”多涉及材料造假,后续隐患重重。
- 诚信申请才是长远之计。
4. 加强参与
- 家长和学生应全程参与申请流程,避免盲目依赖中介。
来源:佛山传媒小强热线、央视网
编辑:林嘉泳
责编:肖润伟
监审:邱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