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企来说,2024年的主题依然是挣扎求生。
曾经每年年末的销售排行榜是房企们“秀肌肉”、“展身手”的重磅时刻,恨不得让公关团队尽可能推广。
但在2024年销售数据出炉之际,一切都忽然安静了下来,多数房企都选择了“闭口不谈”。
2024年,行业内内千亿销售额以上房企仅剩11家,仅为2021年的1/4,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
数据来源:克而瑞
跨入前10的房企的门槛也一再降低,2021年,房企销售额为2900亿才能步入前十,而在2024年销售额仅需达到1054亿便能上榜,同比降幅达到近40%。
我们对比了前30家房企2023、2024两年数据,头部房企的情况并不乐观。
去年前30强企业中实现正增长的有12家,而今年几乎满屏下滑,仅有5家保持了正增长,其中,中海增长了0.3%、保利置业增长了0.7%,均不到1%。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千亿房企数量锐减,百亿房企数量下滑,或许都意味着行业正经历一轮洗牌。
01
隐形航母中国建筑
中海地产、中建壹品表现强势
中国建筑一直以来都是一艘隐形航母,“中建八子”曾因在投资市场强势扫货而成名。
在2024年,中国建筑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中建八子”势头不减,但细品中建系内部的排名也可以看出其变化:
从2023年开始,中建三局旗下的中建壹品,成功位居 “中建八子”榜首。
今年中建壹品的增势丝毫未减,销售额较上年大幅35.85%,在众多房企中表现亮眼。
中建壹品的亮眼成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23年基数较低,二则加大了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布局。
中建壹品2024年新增货值超506亿,排名行业第10,走在了中建八子的最前面。
数据来源:中指
原本深根在武汉的中建壹品逐步将触角伸向核心一线城市,在上海、北京大力布局,2024年排名稳步提升背后是中建壹品在上海显山露水。
5月,其入沪首个项目“浦江之星”开盘,认购率超过1.2倍,首日劲销49亿,去化超9成,拿下当月上海单个项目销售套数、面积双冠王。12月开盘的中建壹品·外滩源著首日劲销达到12亿元。
中国建筑旗下的中海地产,今年的表现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随着12月25日中海·领邸玖序开盘售罄,中海地产上海公司宣布,2024年其销售金额突破700亿元,成为全国性房企在单个城市最高销售纪录的保持者。
不单单是上海,2024年中海地产坚决执行 “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发展战略度。
以遥遥领先的销售业绩,夺下京沪深三城销冠。
2024年下半年,中海一改上半年低调的拿地节奏,频繁出现在土拍市场,仅半个月内,中海就在北京斥资近264亿元拿下两宗百亿地块,并联手华润,拿下了深圳宅地总价TOP1地王。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数据,中海今年的拿地金额达到688亿元,位居权益拿地金额榜首,并以1777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
数据来源:中指
表现强势的中国建筑超级航母,已经成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中流砥柱。
02
品质改善时代
绿城杀入行业前三
随着楼市进入品质改善,属于绿城的时代终于来了。
1月7日,绿城发布销售数据公告,2024全年总合同销售额2768亿元(含代建项目),位列行业第3名(据克而瑞、中指院、亿翰智库),其他各维度销售数据均进入行业前十。
拿地拿得对,又擅长经营,项目去化快,是绿城维持稳定的原因。
数据来源:中指
2024年全年,绿城新增货值1147亿元,排名行业第4。
一方面,绿城“宁可错过,也不错投”的投资策略,求其长期焦于高能级城市。一二线城市在绿城销售额中占比达到80%。
2022 年以来绿城已将目标收敛至15个左右城市,进一步加大对杭州和京沪的投资力度。在2024年上半年,绿城土储货值5348 亿元,十大战略核心城市占比约五成。
数据来源:克而瑞
另一方面,绿城一直以产品力和服务闻名,行业满意度一直高居行业前列。
绿城在行业首推“好房子”企业标准,全年交付项目241个,新增货值1147亿元,销售金额2768.5亿元。
数据来源:绿城中国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绿城也并未牺牲效率,这背后或是其极致管控工期。
数据显示,绿城拿地到开工平均周期缩短至1.7个月,拿地到经营性现金流回正平均周期缩短到9.5个月。
如今绿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席卷一二线楼市,为品质时代下房企如何破局,创造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板。
03
民企式微
滨江和龙湖仍是龙头
在民营房企阵营中,滨江、龙湖、伟星堪称被业界称为2024年拿地的“民企三剑客”,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地土拍现场。
但受限于行业和自身背景,民企2024年销售额整体都不理想。龙湖被挤出前10,同比下滑近42%,滨江集团同比下降幅度也达到了27%。
在行业下行周期之时,留在土拍市场上积极拿地的民企仍值得关注,滨江、龙湖24年都还在积极拿地。
滨江集团聚焦杭州,拿地373亿位列杭州第一。2024年滨江权益拿地金额达到了219亿,其中杭州就占了214亿。
数据来源:数视灵
从目标完成率来看,滨江以1116亿元的销售额达成了112%的目标完成率。
尽管龙湖2024年拿地金额较2023年的259亿大幅下滑至68亿,但其2024年斩获9宗土地相对均衡且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且这些重点布局区域,都是龙湖前期精选并长期投入资源在深耕的城市,去化表现非常亮眼,比如上海奉贤龙湖观萃实现三开三罄。
龙湖观萃实现三开三罄
曾被称为“民企之光”的大华集团,较2023年的414.6亿元大幅下滑至327.7亿元,降幅达到26.5%,要知道大华集团2023年实现了近15%的业绩增长。
碧桂园的2024年困境在数据显示中也非常直观,2024年全年碧桂园的销售额为604亿元,还不到2023年超2000亿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至此,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龙头已洗漱为央企占据,前十之中,纯民营房企只剩滨江一家。
03
地产行业
2025年有望触底?
房地产行业的变局在2024年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蕴藏在经济发展背后的微妙改变。
“城头变换大王旗“,新一轮的大洗牌,意味着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缩减开支,减少拿地,消化手中库存才是第一要务。
从今年销售额排行榜的热度褪去便可看出,对于当下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发展的意义已不再是规模的扩张。
数据来源:统计局
滨江集团的相对稳健的发展状态,恰恰说明,对于很多房企而言,活在自己的“舒适圈”:
控制规模、深耕区域市场,合理控制杠杆,方为更稳现实的发展路径。
而开发业务或许也将进一步向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靠拢,“好房子”去化更具优势:
抓住住改善性住房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才是房企最为有效的策略。
有着央国企背景的开发企业的拿地优势和资金优势已不言而喻。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以“中建系“为代表的央企和国企,或许将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当值无愧的主角。
2024年结束了,希望2025年房企的日子都能容易些。
对于上海三大地王,大家怎么看?欢迎点赞、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