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之所以被树立,不是为了一再地夸赞其丰功伟绩,而是为了用他的事迹,不断激励本民族的后代子孙。任何一个民族想要崛起,都少不了这样的激励。
在清朝后期,投降派几乎占据整个清廷高层的情况下,能够涌现出左宗棠这样的鹰派,的确非常不容易。
因为整个大趋势都是投降,列强们船坚炮利,又是抢地盘,又是抢市场,一言不合就动手,根本玩不过他们。清廷为求自保,只能选择与列强合作。
左宗棠是个例外,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不仅善于和列强作斗争,而且懂得用巧劲儿。
鹰派和怼派是两码事
很多人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整天怼天怼地的那种人,才叫做鹰派。实际上真正的鹰派,从来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一旦表露态度,那么这事儿就肯定要办成。
那种整天怼这怼那,很多事情却办不成的人,不能被称之为鹰派,他们只能算是野鸡派。看似派头十足,态度鲜明,实则徒有其表,啥也不是。
一味地态度强硬,未必就能办成事儿,刚柔并济,往往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很明显,左宗棠深谙其中道理。
那时候清朝的确技不如人,中华民族想要复兴,就不得不走上一条师夷长技的道路。至于是否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就得看用的人怎么用了。
洋务运动期间,有不少官员认为,福州造船厂,花了几百万两银子,却无法为清廷带来任何收益。而且当时主张中外议和,所以也不需要靠这里建造的战船来制夷。因此,他们主张取缔福建造船厂。
当年带头搞福建船政的便是左宗棠,后来左宗棠跑去西北平叛了,所以就把这摊子事交给了沈葆桢。
左宗棠得知这一消息以后,不仅严厉驳斥了这些官员鼠目寸光的行为,而且还特地在当年于兰州成立了兰州机器制造局。他就是要用行动告诉那些得过且过的人,洋务运动,必须要推进下去,这是民族复兴的契机,一旦错过,那中华将真的会成为列强案板上的鱼肉。
技不如人的情况下,学习列强的先进技术,这没什么可丢人的。适当引进技术,再培养相应的人才,这是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如果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依旧只着眼于当下的局势和利益,那才是对民族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
最怕的就是,学了个五六分,就沾沾自喜,好大喜功,开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这不是鹰派,这是野鸡派,成不了什么气候,更办不成什么利国利民的事情。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时候,手里清一色的列强装备,你都不敢相信有多豪横。诸如克虏伯大炮、加特林机枪、斯宾塞七连发步枪、毛瑟栓动步枪等。
这些装备,都是左宗棠通过胡雪岩,从德国和法国采购过来的。而且所需要的资金,也是胡雪岩从海外洋行借来的。可以说,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借助列强的力量,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但是左宗棠要收拾的,其实也是列强。因为阿古柏背后,先有沙俄的支持,后有英国的支持,外加其在中亚盘根错节的关系,实力不可小觑。这或许就是以夷制夷的典范吧。
左宗棠比同时期的清廷大员,着眼点更高
曾国藩是洋务派大臣的翘楚,也是平定太平军的领头人。但是曾国藩过于愚忠,因此最后落得个被清廷抛弃的下场。
曾经有人建议他出来单干,恢复汉人江山。但却被曾国藩严词拒绝了,数千年的儒家教育,君臣父子的思想,早已让这位老学究,做不出这种事情。
老李,也是洋务派大臣中的中流砥柱,为清朝乃至整个中国,步入近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大秘盛宣怀,在老李的帮助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化的企业,的确有功于中华。
但是老李一生,同样只为维护清廷的江山,维护老佛爷的那张龙椅。1900年东南互保的时候,南方督抚们,纷纷推荐老李担任未来的话事人,但老李还是给拒绝了。你以为老李和曾国藩的思想境界一样?那你就错了。
老李之所以也表现出“愚忠”的态度,并不是因为他和他的老师一样,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是他明白,老佛爷是他的立身之本。有了老佛爷,他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了老佛爷,他啥也不是。他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老李到死都不会背叛慈禧。
相对而言,左宗棠的立意更加高远,因为他起于微末,半路进入官场,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思想包袱。外加他一生洁身自好,治下严苛,不结党羽,因此也不存在离了谁就不能站稳脚跟的说法。
左宗棠的一言一行,完全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的角度上去处理问题的。他协助曾国藩平定太平军,为的是华夏的稳定,而不是他所带领的楚军能够出人头地,占据半壁江山。
他带头搞福建船政,为的是中国也能够打造出和西方列强一样的坚船利炮。他跑去平定西北叛乱,为的是稳住基本盘,将洋务运动好好推进下去。他力排众议,坚持收复新疆,更是为了给整个华夏民族,留住这块西域宝地。
这种人在官场很不讨喜,所以当左宗棠立下旷世之功后,被慈禧任命为军机大臣,总领天下事务时,和身边的官员总是处不好关系。不是他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是他搞不过这帮老油条,而是他觉得不值得。没必要为了这种可有可无的关系,浪费自己的心力。所以他宁可外放干点实事,也不愿意在中枢和这帮老油条继续折腾。
该出手时绝不含糊
中外和议期间,左宗棠选择未雨绸缪,坚持打造福建船政,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让中国人自己也能够掌握当时比较先进的造船技术。而不是像宋晋这类官员所言,中外已无战事,没必要搞这些浪费钱的事情。
收复新疆期间,左宗棠与列强同样交往过密,这甚至成了有心之人弹劾左宗棠的由头。其实这些人整天不干实事,哪里晓得以当时清朝的实力,凭什么跑那么远,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没有更加先进的武器,外加足够的票子,这事儿根本办不成。
实干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只用结果告诉你答案。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并不是阿古柏,而是占据伊犁多年的沙俄。1871年的时候,沙俄就已经占领了伊犁,不管怎么要求,他们都不肯离开。理由是他们需要帮清廷守住伊犁,只要清朝哪天收复了新疆,那俄国自然会交还伊犁。
阿古柏好对付,沙俄却是个硬茬。毕竟沙俄是一个西方列强,而且过去给中国人的感觉,就是十分强硬的那种列强。毕竟当时他们已经从清朝割走了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霸占了伊犁。跟他们是完全讲不清道理的。
换作任何一个其他的洋务派大臣来处理这件事,肯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宁可放弃伊犁,也不能得罪沙俄。洋务派代表恭亲王当年签署《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时候,就是这个态度。
左宗棠却不惯着沙俄,他手里清一色德式装备,手里的将士也个个都是身经百战,且刚刚收复了新疆,正是士气最旺的时候。
在得知谈判过程中,沙俄提出了非常无理的要求后,左宗棠盛怒之下,直接兵分三路,朝着伊犁进发。左宗棠本人,更是以年近七旬的身体,抬棺入疆,扬言如果谈判不成,便武力收复伊犁。
这阵仗也直接把沙俄给吓到了,因为在过去,沙俄从未在清朝乃至整个东方,遇到过这样一位威风凛凛的鹰派大将军。
其实左宗棠也不是无脑进军,他早就调查好了,当时沙俄刚刚打完俄土战争,且在中亚进军土库曼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当时的沙俄根本没心思、没实力在伊犁和清朝打一仗。且一旦双方开战,就代表双方彻底决裂,沙俄在清朝的所有利益,都将付诸东流。
壮志难酬,英雄背后,也得有个坚实的靠山才行
正当左宗棠与沙俄剑拔弩张的时候,沙俄那边开始绕过左宗棠,向清廷施压。清廷那帮家伙,一个个都是投降派,自然是奉劝慈禧不要和沙俄闹掰。
为此,清廷紧急喊左宗棠入京商议大事。沙俄那边也稍微作出了一些让步,最终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清朝在没有与沙俄打任何一仗的情况下,又割让了外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了沙俄,这里面包括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伊犁河谷地区。
左宗棠堪称大清最后的一位鹰派,却因处处受到掣肘,最终壮志难酬。由此可见,任何一位英雄背后,如果没有一个坚实、坚定的靠山,也很难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