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汇率,监管层再出手!
1月13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悉,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于2025年1月13日实施。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这是自202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后,再次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亦可被视为稳汇率的工具之一。
据了解,目前企业举借外债主要有两种模式:投注差模式和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较多企业会选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风口财经表示,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能够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进而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汇市美元供求偏紧状况。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提升了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可以通过相应放宽境外融资额度上限来便利和鼓励经营主体开展跨境融资。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拓宽融资渠道,便利境内企业和机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同时,有利于促进跨境资金均衡流动、外币供求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范围内保持稳定态势。
消息发布之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线拉升。截至1月13日上午11点30分左右,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报7.35505元,成功收复7.35关口。
截图来源:同花顺
近期,监管层一系列动作显示出清晰的稳汇率决心。
“这是继上周四(1月9日)央行决定在香港市场大规模发行600元央票之后,监管层在较短时间内再度释放稳汇率的清晰政策信号,旨在防范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维护汇市稳定运行。”王青表示。
记者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1月9日公告,1月15日(周三)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6个月(182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600亿元。
此前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票规模一般多在10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这次发行规模高达600亿元,创下历史上最大单次发行规模,凸显出中国人民银行稳汇率的决心。
此外,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13日在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18届亚洲金融论坛上就近期人民币贬值情况进行说明。他指出,近段时间以来,美元指数高企,非美货币普遍都在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有所贬值,但总体展现出较强韧性。
潘功胜强调,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作为外汇市场的监管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加从容,经验更加丰富,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我们将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监管层还有哪些稳汇市工具可出手?
“除了强化在岸市场人民币中间价调控、适度调节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之外”,王青指出,监管还可择机动用下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控制资本外流)、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在境内释放更多美元流动性)、下调境内美元存款利率(抑制境内购汇需求)、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抑制境内购汇需求)等政策工具。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