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并入沙俄的具体时间,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中期到后期,差不多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沙俄在这里倒是没有出动多少人马,因为俄军对中亚的军队,基本就是降维打击。
中亚这片地区,地处内陆,几百年来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如果没有外界打扰的话,他们也很难接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而沙俄就不同了,他们在东西部都找到了出海口,并且能够时不时学习一下外来文化,而且东西方都能学得到。所以沙俄比起中亚,自然更有优越性。
沙俄每征服一个地方,一般都会推行俄化政策,也就是让当地人强行进行俄罗斯化。但是对于中亚,沙俄并没有立刻这么干,这是为什么呢?
沙俄征服中亚后,对信仰采取不干涉政策
中亚的征服者是考夫曼总督,1867年中亚设立突厥斯坦总督区后,他便开始担任第一任总督。很多人将其称之为半沙皇,主要就是因为考夫曼在中亚的权势非常大,几乎达到了一言九鼎的地步。
所以他在入侵中亚的过程中,立刻意识到这里的伊斯兰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如果俄国人强行将东正教文化带入中亚,让当地人辞旧迎新的话,极有可能带来反噬效果。
那时候沙俄刚刚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老一辈的军官损失大半,年轻的军官还没成长起来,所以他们不具备在中亚爆发大战的能力。
如果强行在这里推行俄文化,一旦激起了当地人的反抗,对俄国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中亚人一旦团结起来,不仅有可能收复失地,甚至可以拿下哈萨克草原,乃至整个西西伯利亚平原。
所以考夫曼在中亚,实行的是不干涉政策。中亚原住民,想坚持原有的信仰,一点问题都没有,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不仅如此,考夫曼还允许当地人自行选举乡、村级别的官员,让当地人拥有充足的自治权。当然了,州、县级别的高级官员,只能由俄国来任命。
这么一来,大量在当地比较有威望的宗教领袖,便能够担任一些基层领导。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后,自然对俄国更加信服了。
那么沙俄该如何在这里推行俄文化呢?他们倒也不急,他们只是默默地在当地修建俄式建筑,将中亚的一些城市打造成俄国城市的模样。
随后他们又开始建造俄语学校、东正教堂,再往后,他们开始发行俄文报刊,修建以俄国书籍为主的图书馆。
总之,沙俄竭力将自身最文明的一面,展现在中亚各国面前。他们也不逼着你去学习俄文化,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学习俄文化是唯一的窗口。不得不说,这一招实在是太高明。
高加索的反面教材摆在那里,沙俄后怕了
高加索地区分为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其中,北高加索地区至今还在俄罗斯境内,指的主要是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达吉斯坦等地。外高加索在沙俄、苏联时期,是俄国的一部分,但是苏联解体以后,他们便分出来单干了。他们主要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这三个国家。
高加索地区,除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信奉伊斯兰为主的地区。这和中亚地区十分相似。
沙俄在征服高加索地区的时候,就曾经打算强行推行俄文化,结果遭到的反噬是令俄国人难以想象的。
他们发现,当地神职人员,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远胜于俄国军队。俄军对高加索当地的伊斯兰民众越施压,当地民众在神职人员的带领下,就越发激进。
这严重违背了俄国征服这一地区的初衷。考夫曼在高加索地区工作过13年之久,他真切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靠武力强行推行俄文化,根本行不通。
一旦仇恨的火种被点燃,就很难被扑灭了。所以即便沙俄覆灭了、苏联解体了,实际上俄国依旧没能真正征服高加索地区,车臣战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俄化在中亚的推进时间有点长
不管怎么说,沙俄征服一片地区,就是为了将这片地区进行俄化,真正成为俄国的一部分。所以即便考夫曼对中亚采取宽松的不干涉政策,但俄化的大方向依旧不会改变。
伴随着一座座俄语学校、东正教堂被建立起来,俄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深入到中亚各个角落了。
由于有沙俄强大的军事实力背书,俄文化的推进,一直在中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比如说,沙俄会选拔一些已经俄化的哈萨克人,在中亚担任高级官员。因为哈萨克人更早加入俄国,更早进行了俄化。这就给中亚其他民族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也就是说,主动俄化,学习俄文化,那么成为高级官员的几率就越大。付出回报率这么高,自然成了很多人追逐的方向,毕竟谁不想改变命运,成为所谓的人上人呢?
如果一个中亚青年想要更好的工作,或者前往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定居,那么学习俄文化,自然也成了必须要干的一件事。
除此以外,沙俄、苏联还将不少俄族人移入了中亚地区定居,这些人融入到中亚地区以后,潜移默化地也在带动周围的人进行俄化。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俄族人会伊斯兰化。但是俄族人在俄国社会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所以俄化的中亚人,普遍比伊斯兰化的俄族人要多。
苏联时期,俄语更是成了中亚各国的官方语言。你若是从政,可以来自任何一个民族。但如果你连俄语都不会,那必然会被冷落,这就是现实。
中亚已经很难彻底与俄文化划清界限了
在沙俄、苏联100多年的熏陶之下,中亚各国人民,早就已经对俄文化如数家珍了。现在中亚各国纷纷提出了去俄化的道路,废除了西里尔字母,甚至废除了俄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但实际上他们想要真正和俄文化划清界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因为俄文化作为一种相对先进的文化,已经深入绝大多数中亚人的心中。而且相对而言,俄国市场明显比中亚各国的市场要大得多。如果一位中亚青年,想要获得更多机会,前往莫斯科、圣彼得堡这类城市工作生活,肯定比留在家乡要强得多。因此他们还是得学俄语。
反倒是北高加索地区,你别看这里是俄国的地盘,可当地俄族人却不多。尤其是车臣地区,几乎没有俄族人。当地人很好地保持着自身的文化信仰,几乎没有被俄化。由此可见,沙俄、苏联在中亚推行的俄化政策,虽然时间较长,但明显比高加索地区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