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雷萱琦 曹伟 记者 张敏
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蒋步庭来说,他的生活与北京中轴线密切相关。他在鼓楼边长大,如今,他和妻子陈曦用积木搭建起缩小版的北京中轴线,向更多人展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选择用积木搭建北京中轴线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想法。蒋步庭对传统文化建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陈曦也是建筑设计师。在蒋步庭看来,积木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能够跨越国界,他希望通过积木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任何人都会根据说明书拼搭积木,拼完以后的积木作品是传递中华文化的媒介。”
2020年,这对年轻夫妻开设了胖小齐积木工作室,制作创意类积木产品、定制大型沙盘、组织积木体验活动等。2024年,他们用16万块积木搭建起北京中轴线。
用积木还原中国传统建筑不是一件容易事儿,“精确”和“重来”贯穿在拼搭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积木的整个过程。
查阅资料是让想法落地的第一步,陈曦对建筑的严谨驱使她翻阅大量资料,以获得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精确测绘图。“我们买了很多关于北京中轴线的书,收集了近现代的照片和早期流传下来的一些画作。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软件里规划好屋顶的角度、斜坡的度数,以及墙、门、柱子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力求能在设计软件里做到最精确的还原”。”蒋步庭说,仅收集和查阅资料,工作室就花费了2万多元。
在搭建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很多次推翻重来。天坛祈年殿的设计和拼搭便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方面,用方形的积木颗粒还原天坛祈年殿的圆形设计是个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天坛祈年殿的大小影响着其他积木建筑的比例。
陈曦在第一版天坛祈年殿设计接近尾声时发现,打好了天坛祈年殿底座后,设计图上的塔尖与真正塔尖的比例产生了出入。为了做到精确还原,陈曦把已经完成的内容全部推倒,重新从塔尖开始设计。1:170的设计比例也是在绘制好天坛祈年殿测绘图后确定下来的。也因为这次调整,他们重新拼搭了配套的角楼积木,换掉第一个角楼版本。
历时5个多月,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积木拼搭完成,总共使用了16万颗粒的积木。“30多个建筑物、 15 个点位,全部放置好拉去展览时,真的非常震撼,让人拜服于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蒋步庭说。在积木世界里搭建起北京中轴线让他很有成就感。
蒋步庭说,他希望未来能做更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产品,让世界通过积木进一步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他也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家线下门店,让外地游客、甚至是外国游客把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积木产品带回去,在拼搭过程中感受文化气息,用完成后的积木形象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美和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