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
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敏感,药物治疗有效
首先是加强监测调度。不间断地持续做好重点生产企业监测调度,并与卫健、疾控等部门保持信息互通共享,随时掌握生产进度、排产计划、供给情况、需求变化情况等。
第二个方面是加强储备。按照国家医药储备制度和储备计划,落实应急值守制度,确保应急调用及时高效。目前,中央和地方医药储备中都有一定量的磷酸奥司他韦、布洛芬等呼吸道疾病常用治疗药物,可用于紧急调用;中央医药储备还存有磷酸奥司他韦中间体,能够用于应急扩产。
最后是强化平台供应。指导电商平台加强动态调配,加大市场供应,发挥电商平台配送优势,提升药物可及性。电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年以来常用的国产呼吸道疾病治疗药品都未出现断货情况,平台供应十分稳定。
组织开展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监测调度工作,对全国和主要城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情况进行日监测、日分析,指导各地做好医疗资源统筹,合理调配医务人员、药品、设备和床位等资源。
部署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并根据就诊需求配足配强医务人员。
加强发热门诊、急诊、儿科等重点科室的医疗力量,安排好夜间及节假日值班值守,为做好流感等医疗救治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号源,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一定比例号源。针对儿童等特殊就诊群体,要求相关医疗机构加强资源调度,在挂号、检查检验、取药、输液等环节采取措施优化服务流程;
鼓励推行“先检查后诊疗”,就是专业医师在预检分诊环节开具检查检验单,患者或患儿家长持检查检验结果再就诊,节省等候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药学服务”,推动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服务,鼓励轻症且无基础性疾病的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减少院内人员聚集;
针对诊断明确的复诊患者,鼓励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预约检查检验,预约复诊号源,减少等待时间。
结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县级医院向基层派驻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增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和诊疗水平。
指导各地开展延时门诊或节假日门诊,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就诊需求,方便居民错时就医。
此外,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院的转诊通道,保障患者诊疗需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