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阳县华丰镇高庄村借助华丰工业园区优势,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施“以企带社、以社护企、促进创业就业”的发展模式,打造高庄微创业社区。微创业社区聚焦群众就业、创业需求,通过社企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拓宽了群众“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渠道,铺就了民生之本的就业路,夯实了和谐社会根基,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心系民生之本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既事关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微创业社区乘势党群服务中心落地,由镇政府支持配备“泰好办”自助服务终端,安装“宁阳县公共招聘网”系统,并设立人社就业服务驿站,开设政策咨询、岗位推荐、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窗口,便于企业职工群众查询就业招聘信息,“零距离”为企业、求职者提供便捷服务。
创新服务举措 打造宜商宜业宜居“高庄模式”
高庄微创业社区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切实提升社企协同发展水平,坚持不懈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
“企业服务专员”助力企业排忧解难
微创业社区结合“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整合党员干部,深入企业“问需、问难、问计、问策”,实现服务企业无缝链接,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微创业社区企业服务专员张茂伟到山俊印务公司走访时,了解到该厂因订单量加大,正为招聘普工而发愁,一句话“我来办”,随即拨通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的电话,了解人力资源储备情况,向符合用工条件的人员发布信息。短短几天,前往应聘的人员络绎不绝,这让山俊印务总经理孔艳玲十分感动:“我在这里创业办厂已有三年多,微创业社区企业服务专员把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帮我解了燃眉之急,我一定精心经营把企业做大做强,致富不忘桑梓,真情回报家乡!”
网格化管理实现群众精准就业
为加强属地人力资源管理,摸清创业就业需求底数,微创业社区采取网格化管理形式,对辖区劳动年龄内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及时精准掌握每名未就业人员失业原因、家庭情况、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与企业、商铺、零工市场进行用工信息资源共享,为有用工需求的单位和有就业意愿的群众架起桥梁。
网格员线上通过微信、电话等实现信息互通,线下采取定期登门入户,面对面为群众提供就业政策介绍、劳动法律法规宣传、职业介绍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微创业社区就业服务驿站,免费给我们提供就业服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还不耽误早晚接送孩子上学。”在慧峰食品公司流水线上工作的颜炳花说。
村集体“护航”营商增收“两手抓”
高庄村集体承担工业园区的道路、水电、安保、绿化等设施建设和维护,将集聚区的“泰龙苑”、“富华小区”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和谐小区。为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村委会还提出了减免租金、水电费等支持政策。
“作为村干部,要帮助村民群众‘有钱挣’,就得在充分就业上下功夫,以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高庄村支部书记卢亮亮说。在他的号召下,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履职尽责,积极与企业和求职者双向对接,当好就业服务的“中间人”“宣传员”“信息员”。从政策宣传到项目推介,从落地实施到规范运作,微创业社区均专人靠上服务,竭力营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当好企业与群众的最强后盾、最佳搭档。
社企互利增添企业“元气”群众“底气”
高庄微创业社区树立“帮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就是帮自己”的理念,探索“社企互利”模式,为企业提供场所、场地,支持企业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岗位匹配度,通过集中培训,新入职群众掌握了专业技能,由“学徒工”变为“熟练工”,既保障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元气”,也为群众尽快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增添了“底气”。
微创业社区搭桥,为企业和群众解“难点”、疏“堵点”、除“痛点”。微创业社区就业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企业汇聚了“新动能”,村集体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乡村振兴、企业盈利和农民富裕“三方共赢”。(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通讯员 孙鑫)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