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映征程——读长篇纪实小说《西征》

来源:解放军报

陈璞平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西征》,入选了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省作协组织的“齐鲁文艺高峰计划”。该书讲述了在战火硝烟年代,渤海军区某部西征的历史,展现了革命军人为国牺牲、为党奉献的大爱情怀和鲁西北人民家国天下的朴实情感。作为一部战争文学作品,作者以渤海军区某部西征为起点,将西北野战军战史穿插其中,让读者能更加真切、细腻地去感悟那段红色记忆。

作者运用大量史实作为背景,将一个发生在鲁西北大地、延伸到祖国西北边疆的历史事件,以虚构的人物命运和情感纠葛为主线叙述出来,熔铸史料于小说中,裁剪故事于史实间,以气势恢宏的笔墨,记述了解放战争初期,山东渤海解放区农民簸箕、二月和柳叶3个男女青年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柳叶的鼓动下,簸箕、二月踊跃参加解放军,并随军从渤海解放区一路西征,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西征》在结构设计上用明暗两条线将整部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打磨。明线是战争线,作者将山东渤海军区某部一路西征的战斗历程进行全景式展现。暗线就是感情线,将二月、柳叶、簸箕3人的情感纠葛按照明线推进的过程巧妙地展示出来,使个人的悲欢离合始终起伏于战争的发展进程中。正是由于感情线的成功设计和优美描述,极大地反衬了战争的残酷无情,激发读者思考。

作品以小见大,紧紧围绕山东渤海军区某部的战斗和发展历程来展现整个西北野战军和西北战场的发展进程,将上级的战略决策、指挥员层面的战术运用、战斗员层面的战场实践浑然一体地表现出来,既有强烈的现场感,又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作品还通过对二月、柳叶、簸箕、盼儿等人的情感刻画,形象展示了渤海子弟兵重情重义、大爱大义的家国情怀。在党和国家的需要面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淳朴的忠诚和坚韧,支撑起“解放全中国”和“建设新边疆”的坚定信念。这是一段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光荣历史。

为了创作这部长篇纪实小说,作者历经4年,先后采访上百位相关当事人及他们的家人、后人,查阅各类文献资料逾千万字。无论是对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是对具体的战役战斗、时间地点、人情风物,作者都进行了严格的考证,体现出严谨的史学作风和扎实的史学理论功底。

忆当年,红旗漫卷西征路。今天,“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无论岁月如何更替,世事如何变幻,只有从红色历史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我们前进的脚步才会更加铿锵有力。

(作者:李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