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为民服务的最前沿。2024年以来,西营镇聚焦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轻车减负”“壮马赋能”双向发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巧用“加、减、乘、除”法切实提升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创新方法、优化机制、提升质效,逐步构建起了简约高效、运转协调的基层治理体系。
【同期】工作人员:这是咱们的政务一体机,在机子上办了事了,省得你再去县里跑。
【同期】村民:这就更方便了。
从“被动接待”到“主动服务”,西营镇坚持以人为本,搭建便民服务之桥,将31项日常便民事项整理成册,并设置了党政综合、社会事务、经济发展、规划建设4个服务板块、8个办事窗口,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
【同期】村民 熊富城:在我们乡镇上办事,我总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便捷。在这里工作人员总是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而且还主动询问我的需求,需要办什么,耐心解答我的疑问,同时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也很方便,可以省掉很多手续环节,便民服务为我们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同时,通过镇村联动,在各村便民服务点放置办事指南、设立咨询窗口,推出“党员进网格”便民服务模式,推动便民服务走进百姓炕头、田间地头。
【同期】西营村村民 李六斤:我们年纪大了,出门腿脚也不方便,我们村委的负责人员会主动上门来问我们的生活上需要什么,让我在家里就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
【同期】西营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尹志霞:主动服务不仅体现在态度上,更体现在行动上。我们将继续深化主动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努力为人民群众一站式办实事办好事。
近年来,西营镇把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贯彻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的主线,坚持“专兼管建并重”,选用32名具有地缘、亲缘、人缘优势,善做群众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致力于做实调解队伍、强化网格治理、创新调解模式,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诉源治理工作。
【同期】西营司法所所长 魏振辉:我们西营镇经过不断探索,创建了“1+N+8”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由镇综治中心牵头抓总,派出所、司法所等各单位协调联动,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网格员、调解员等力量密切配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1个镇和7个村级调委会具体负责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我们镇共化解矛盾纠纷169件,涉及金额621万余元,打造出了省级平安建设示范乡镇,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西营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治理机制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与此同时,西营镇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多元融合,依托交城山丰富资源宝藏,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动生态养殖、设施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西营镇耕种托管土地15779.8亩,节约成本37.87万元,预计村集体奖补增收12万元。发挥年屠宰羊30万只、年屠宰生猪16万头的能力优势,带动全镇及周边地区肉羊、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实现了以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同期】西营镇党委书记 庄世玉:改革创新引领发展,万象更新再启征程。下一步,西营镇将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思路,聚焦“领航带动”“塑造变革”“治本塑形”,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实现我镇粮食稳产增收,牢固树立产业为本、项目为王的理念,通过入企服务激发活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同时,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念好基层治理“三治经”,携手助力民生向“暖”,推动乡村建设持续发展固本强基。
记者:梁赟 张佩琴
来源:交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