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平10年写就抗战儿童小说《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今首发

AI划重点 · 全文约1100字,阅读需4分钟

1.作家简平耗时1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今天在北京首发,以1943年上海一群流浪儿的生活与成长为主线。

2.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女魔术师如何帮助生病的孤儿,得到流浪儿的信任,并教授他们南派魔术。

3.事实上,这位小姐姐是地下抗日组织的情报人员,小说描绘了流浪儿拜师学艺,成立“魔术小天团”,并帮助抗日行动的动人故事。

4.专家认为,《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是一部悲而不伤、沉而不重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真实性。

5.为了还原历史,简平在写作中仔细考证,包括地名、场景、时间等细节,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敬意。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细写少年小天团,追忆抗战大历史——简平耗时10年写就的长篇小说《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今天在北京首发。

图片

小说以1943年上海一群流浪儿的生活与成长为主线。一位年轻的女魔术师因帮助生病的孤儿,得到流浪儿的信任。小姐姐教他们学南派魔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许多快乐,也让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其实,这位小姐姐是地下抗日组织的情报人员,小说讲述了流浪儿拜师学艺,成立“魔术小天团”,并帮助抗日行动的动人故事。

图片

首发仪式上,简平深情地表示,自己用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写就被上海作协列为重点创作项目的抗战题材儿童小说《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潘岳认为,《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一书,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一次真挚献礼。

图片

原《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徐德霞认为,《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是一部悲而不伤、沉而不重的儿童文学作品,它虽然讲的是战争年代,但故事好玩、节奏紧凑、可读性强。简平在写作中抓住了孩子的天性,通过特殊的笔触将孩子阳光的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很好地诠释了“故事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简平认为小说是虚构的,但自己努力地去使其成为“一段真实的历史”。因此,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生活状态等等,都是完全真实的。“我希望做到对历史的还原和再现,这既体现了文学的创造,也是对历史的尊重,是我向上海这座有着丰沛精神的城市的致敬。”简平说。

今天上海的天目东路是一条宽阔的马路,一路往西,就是四通八达的铁路上海站。可小说里写的那个年代,上海北火车站并不在那个位置,而且也没有天目东路这个路名。遵照史实,小说还原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的“界路”这一地名。新民路泰山商场是《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里的一个重要场景,小说写到设在那里的泰山大戏院,也就是1956年改名的泰山电影院,但作者需要确认泰山大戏院究竟是哪年开业的,不然作品就会有漏洞。“泰山大戏院开业的时间众说纷纭,且互相矛盾,有文章言之凿凿地称系1940年开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写1941年2月在新建的泰山大戏院里看电影倒也顺理成章,可这真的符合历史真实吗?说实话,当下不少历史叙事的文学作品就是因为人云亦云,不做严谨的考证才失真的。”简平说。在近现代海派文献研究专家孙莺的帮助下,简平查到1942年2月5日《新闻报》刊登的泰山大戏院当月开业的广告,还查到一份1941年12月21日出版的《上海越剧报》,证明即将开业的泰山大戏院不但放映电影,而且还证实了一桩“铁一般的事实”,即戏院的前身金光大戏院是女子越剧的演出场所。

图片

就此,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在对谈中提到,《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是一本非常独特的儿童文学小说。它的独特之处体现在语言、人物和叙述上。“简平的这本小说既搭建了一座历史的魔术台,又是一场魔术的历史展。书中地道的场景描写,让这座历史的魔术台纤毫毕现,带有真切的生命力。故事中历史和魔术的交织,使得这本小说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不乏童趣的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