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鲁王之宝——明朱檀墓珍藏”于山东博物馆盛大启幕。作为山东博物馆2025年度向观众开放展出的重磅展览之一,“鲁王之宝——明朱檀墓珍藏”有哪些特点?这位“鲁王”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行为荒诞的“鲁荒王”
600多年前,兖州府曾生活过一位年轻的鲁王,他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
朱檀生于明洪武三年(1370),出生两月被封为鲁王,十五岁就藩兖州。他本应“尊德乐义”成为一方贤王,安享富贵,但终因迷恋仙道,服丹药毒发伤目,十九岁就结束了短暂一生。
朱檀荒诞的行为,辜负了朱元璋的厚爱,为诫示子孙,赐其谥号“荒”,葬于今山东省邹城与曲阜市交界的九龙山南麓。
1970年至1971年,山东博物馆对朱檀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山东博物馆典藏部馆员韩敏敏介绍,朱檀墓共出土文物1116件(套),文物种类丰富、保存良好,是山东博物馆的优势文物资源。
韩敏敏介绍,此次展出的文物中,有多件为全国唯一,“比如陈列在展厅中轴线上的九旒冕,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初期的冠冕实物”,展厅中的九缝皮弁,“是现存唯一的明代初期皮弁实物,填补了明代藩王制度的实物空缺,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礼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身临其境的观展效果
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艺术顾问、山东博物馆首席特聘专家陈同乐表示,“鲁王之宝”展有三大特点:“一是这个展览有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基础,很好地体现了山东博物馆的鲁王研究成果,而学术成果直接决定了一个展览的层次;二是从展览的结构、空间、色彩等等各方面来看,展览本身的效果都非常棒,各种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说是山东博物馆最近几年展览技术的集大成者;三是展览对观众非常友好,能让人身临其境。”
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副主任鲁元良表示,在此次“鲁王之宝”的策展、布展过程中,工作人员秉持“文物保护、预防先行”的理念,展厅中的每一个展柜都设置了恒湿机,“修复师对每一件文物都进行了细致的展前清理,包括从未展览过的纸九旒冕、纸腰带等明器”。鲁元良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展示了山东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的最新成果,文保工作人员以鲁荒王墓出土的《金碧山水图》为原型重新描摹了画作并以视频的形式向观众展出。
山东博物馆社会服务部副主任张小松表示,为了加强观众在观展时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博物馆还开发了五大类20余款“鲁王之宝”系列文创产品,“所有文创的设计灵感都来自文物本身,后续我们将根据观众的反馈进一步充实鲁王之宝系列文创”。
记者:钱欢青 编辑:俞丹 摄影:钱欢青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