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当高考“撞上”安阳,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月9日上午,由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指导、安阳市教育局监制、余文国主编的《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对高考中的安阳元素进行了解读。
分享会现场
据介绍,《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一书通过对20余年以来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122道涉及安阳元素的高考真题进行解读,深入挖掘和展现了安阳丰富的历史遗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风貌。该书不仅是一次对安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解读和生动展现。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刘林亚指出,《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一书以历年各地各科高考试卷中的安阳元素为切入点,注重挖掘试题内在的能力素养与家国情怀,研究试题与安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是对高考试题背后城市文化的一次溯源;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在新环境下解决新问题,是对培养核心素养与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次尝试。希望大家深度交流、同题共答,进一步开拓新视野、激发新思维、引领新发展,为河南教育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讲书环节,余文国(中)等进行分享
在作者讲书环节,本书主编余文国、编委成员代表王晓洒,与安阳市优秀阅读推广人吕欣一道,分享了创作这本书的心路历程和背后的故事,回答了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殷墟、甲骨文、青铜器、岳飞、曹操等安阳元素,是高考试题中的常客。”余文国是一名高中历史老师,从2014年起,他就开始关注高考中的安阳元素。在沟通后,本书开始推进策划编撰,希望通过 “高考+安阳”这一视角,深入剖析高考试题背后隐藏的城市文化,让高考与城市接轨,让教育与文化融合。
“要实现接轨与融合,就需要‘跨界’。既需要作者长年对高考试题与安阳地方文化的研究,更需要与书中涉及的各大景区及安阳研学旅游资源一一对接。”余文国介绍,本书的编写团队全部为来自一线的高中教师,涉及历史、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撰稿期间,对于殷墟博物馆等文稿,大家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
一本书从撰写到出版,需要多方面保障。“书中配有150余幅精美插图,每张图片背后无不体现出摄影者对安阳的深情。”在余文国看来,本书背后是更多人的默默付出,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安阳本身就是一座流动的城市博物馆,我们希望广大的学生、家长、社会公众都能走出来,看一看。”余文国发出邀约,希望本书能够打通课堂边界,让高考试题成为打开三千年帝都——安阳的一把“金钥匙”。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黄发强、贾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