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不可预料的“帝师”

图片

图片

《来自苏格兰的帝师》是关于溥仪之师庄士敦的一部较为完整的传记,作者史奥娜·艾尔利以其跨越东西文化的比较优势和女性细腻敏感的独特目光,运用丰富的中国和英国等地的档案、书信、函电、笔记、回忆录、报刊、书籍、访谈和图片,在甄别、辨析、钩沉和思考中,勾画了苏格兰人庄士敦的非凡人生,也以生动的文字和真实的故事,解开了庄士敦为什么会成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老师之谜。

辛亥革命后失去皇权的宣统皇帝溥仪,尽管其对紫禁城外的世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但在高墙内的紫禁城中却仍然被尊为“天子”来膜拜。1912年颁布的《优待条例》就有这样的规定:溥仪被剥夺一切实际权力,但保留尊号、宫廷和他在紫禁城内的生活方式,也包括小皇帝应该接受的各种被认为必须的教育。1918年被选为民国总统的徐世昌认为,这位少年皇帝除了接受传统教育,学习经史、诗歌、书法等文化知识外,还应该接受更广泛的教育,如英语、西方政治和现代世界史,甚至希望溥仪进一步了解其他国家的君主制度。没想到徐世昌的这一想法竟然引起了部分开明人士的共鸣,寻找一位既熟悉西方近代文明又略通中国历史文化的帝师,很快在宫廷外悄悄地进行。来自苏格兰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的单身男子庄士敦,很快被视为当然的人选。

这位帅气的苏格兰人担任溥仪“帝师”的消息,不仅在当时的北京紫禁城内外和伦敦的英国外交界引起一阵骚动,而且也一度令向来率性而为的庄士敦本人感到犹豫和不安。然而诚如作者所言,放眼中外,庄士敦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拥有历史学位,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在中国文化、宗教和诗歌方面尤其博学。”的确,庄士敦在威海卫十多年的工作历练,使他切身体悟到中国礼节的微妙之处,所以不可能在紫禁城的宫廷内有失礼的表现,做出不合规矩和不合身份的事情。虽然他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也没有任何同孩子打交道的经验,但少年皇帝溥仪何其幸运,因为庄士敦格外喜欢孩子,既有帝师的责任感,又始终保持着孩童般的坦诚和天真。诚如作者所言:“对溥仪而言,庄士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灰暗的生活。冥冥之中,两人似乎有着某种不解之缘。”

的确,作为帝师,既不能仰望也不可以俯视,要的是学问的功底和做人的品德。1919年春天在接受帝师职位之时,庄士敦不过是山东省威海卫这块英国租借的弹丸之地的一名小吏。从乡村威海卫来到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成为小皇帝的老师,对于庄士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庄士敦的学问早已在他出版的《从北京到曼德勒》《东哥特旅狄奥多里克的末日及其他诗章》《山东纪行报告》《中国佛教》和多篇发表的文章中有所体现。尽管在英国殖民部工作了近20年,仕途方面几无进展,但丝毫不影响他做事的底气和处世的风格。作为帝师,无论是向溥仪传授知识还是课外交往,庄士敦都很快赢得了小皇帝溥仪的信任和依赖。所以,在“1922年,他已经没有了授课任务,但即便庄士敦因无功受禄而颇感愧疚,皇室——特别是溥仪,此时感到庄士敦已经成为他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让庄士敦留任”,庄士敦已经成为“一名方方面面的顾问”。庄士敦本人在解释自己的职责时,也坦诚地说:“至少理论上,天子的师傅只能由品行方正的杰出学者来担任。”“帝师不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老师,还是皇帝的心腹顾问(甚至在国事方面),实际上,除亲(郡)王以外,是唯一可被皇帝视为朋友之人。”这也许就是庄士敦作为帝师的底气。

图片庄士敦和溥仪

其实,庄士敦做溥仪师傅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不到六年,却从“帝师”变为“帝友”,除了溥仪个人的认知和偏好外,还与庄士敦教书育人的理念有关。在作者的描述中,庄士敦风趣幽默,而且对年轻人有足够的耐心。这位苏格兰中年帝师和他的中国少年学生共同分享着某样东西——幽默感。庄士敦的风趣与讲故事的天赋,使溥仪拜倒在他的魔力之下。

书中虽然按年代和阶段来讲述庄士敦的生平,但作者既能从宏观着眼,又善于在细微处入手,总是能在书信、回忆录、作品、谈话和各种活动中捕捉到传主的心声,抓住传主的灵魂,表现出传主的性格,可谓见微知著,有心理分析师的敏锐洞察,也有社会学家的人文关怀。与其他的中文帝师只注重经典诵读和宫廷礼节教育不同,庄士敦对溥仪的身心健康格外上心。1919年夏天,在给李经迈的信中就表示,“高度人工化的生活不利于皇帝的健康,影响他在体育、智育和品性方面的成长”,并真诚地希望通过采取一些措施让溥仪更自然更理性地生活。在他看来,尽管溥仪是一位名义上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个少年,“如果忽略了这个事实,特别是在接下来的三四年里对他的影响将相当严重”,认为“如果必须要牺牲一切,那么至少不要牺牲他的身心健康”。他相信乡野和户外活动更有助于溥仪的成长,因此他多次请求李经迈安排溥仪抛开书本,休假去海边或山间,接触社会和自然。作者通过庄士敦的观察和多次尝试着帮助溥仪走出紫禁城的行为,真实地表现了庄士敦对少年皇帝的关心,对太监和廷臣的活动感到焦虑。作者对历史细节的展现,有深度也有温度;对时代征候的把握,有格局也有气度。在旁征博引和娓娓道来中,让读者身临其境。

图片《来自苏格兰的帝师:庄士敦爵士的生平与时代(1874—1938)》,[英]史奥娜·艾尔利 著,马向红 译,东方出版中心2024年出版

可以说,《来自苏格兰的帝师》这本图文互证和人事交织的新书,弥补了《紫禁城的黄昏》和《我的前半生》关于帝师与皇帝相互影响这一层面的缺失,甚至使一直被人忽视或遗忘的庄士敦的形象和人生际遇变得清晰透明。作者认为,“庄士敦是一个不可思议、难以相处的古怪之人”,但“如果他的遗产被善待,如果我们有幸阅读庄士敦的个人档案,他的人生故事或许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讲述”。的确,在阅读此书时,我也被“既令人发笑又令人恼怒,既开明又偏见”的庄士敦所吸引,他的一生,真的“不可预料”。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0
年度剧本《定军山之战》22nd,旗令变阵打造个性化阵容
广告三国志战略版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