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县地震救援丨300余名党员成为突击抢险尖兵

图片

中国军号定日1月11日电(彭小明 左南星 记者郭丰宽 李蕾)走进定日县长所乡,随处可见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救援官兵的忙碌身影。

7日10时,地震1小时后,正在拉萨休假的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干部南加平措拥别还有两天就过生日的儿子,向单位请假“出征”。他的理由很朴素:“我是党员,日喀则也是我的家乡,前方需要我。”

很早之前就和奶奶约好休假回家过年的西藏军区某团军医杨雷,接到命令后,杨雷一边收拾物资,一边给家中打去电话:“我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党员,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就应该站出来,奶奶等我完成任务就回去陪您。”

图片

冲锋……向着震中挺进。震后不到2小时,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成立的由队长尹强和1名驾驶员、2名通信员组成的4人党员突击队便从驻地赶到震中抗震救灾。当时道路很多处出现了严重的塌方情况,余震不断,他们一边汇报沿途情况,一边想方设法挺进灾区。尹强告诉记者,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无论道路再怎么危险,他们也一定要完成任务。 时间就是生命,四名党员通力合作,他们成功向指挥部回传了第一手灾区地面画面,为后续开展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子弟兵就是希望,完成任务后,他们第一时间在余震危险中抢救出了5名被困群众。

连日来,他们搜救群众、转移安置、搭建帐篷、转运物资。9日凌晨2时许,在定日县物资临时转运仓库,50余名官兵已在寒风中轮班连续搬运十几个小时,此时又有几辆满载救灾物资的卡车驶来。指导员罗浩天一声令下:“党员骨干,跟我上!其他人休息!”所有党员骨干迅速集合,忙着卸下物资,一直忙到凌晨4时许。

图片

“危急关头,党员先上!”罗浩天说,近年来他所在部队多次参加抢险救灾,在这次定日乡的抗震救灾任务中,300余名党员冲锋在前、休息在后,成为突击抢险的尖兵。

据军分区领导介绍,地震发生当天,军分区所有党员干部纷纷向党组织“请战”。8日凌晨,他们就已组建23支“党员突击队”,奋战在抗震救灾的各个点位中。

地震引发长所乡古荣村多处房屋被毁,多名受灾群众失联被埋。在这里,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部官兵一直在争分夺秒开展救援。救援现场房屋基本坍塌,道路阻塞,为了打通救援道路,他们组建党员突击队,由党员充当“排头兵”,用木板搭建救援通道。高原气温最低至零下18摄氏度,在残垣断壁中开展搜救难度极大,又是党员突击队带头,用手刨,用锹挖,全力搜救。

图片

营长格桑和战友们很快救出被掩埋的曲觉。见曲觉呼吸微弱,心跳缓慢,格桑立刻跳过去,匍匐在地为他做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终于在格桑努力下,老人悠悠醒过来。格桑又立刻脱下大衣给他披上,并联系后方医护人员前来救治。格桑说:“越是人民需要的地方,就越是党员坚守和战斗的地方。只要还有一丝机会,我们就会拼尽全力。”

图片

“解放军!解放军!请你们帮帮忙!”9日下午,余震不断,正在长所乡茶江村救灾的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部党员突击队30余名官兵听到有人求救,便迅速安排刘聪等10名党员赶赴现场。原来,受灾群众扎西顿珠家中房门被余震落石堵住,一起回家收拾物资的老人被困。破拆危墙、清理积土,官兵分组施工,快速打开救援通道进入扎西顿珠家中。简单处理受困老人央拉被滚石砸伤的脚部后,刘聪将大衣脱下盖在老人身上,带着队员用简易担架,将老人送往附近医疗救护点。

图片

10年前,日喀则樟木镇发生地震泥石流自然灾害时,刘聪便是党员突击队的一员。如今,胳膊上戴的“党员突击队”袖标依旧鲜红。

在震区,党员群众心连心,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力量。10日凌晨,贡错村安置点内,一名脸色冻得通红的军人在帐篷中不停穿梭,帮这个帐篷看看火,帮那个帐篷加固烟筒……看到炉子上有锅空烧,他立即处理,并到各个帐篷里提示安全事项,处理安全隐患。这名军人名叫张晓航,他不是干部,而是连队修理班的班长,一名普通党员,此时他已经连续忙碌了一天。他说:“我做的这些事情微不足道,只要老百姓能睡个踏实觉,作为党员就更应该主动去做。”

在张晓航的带动下,任务分队官兵和安置点受灾群众里的“热心肠”越来越多,官兵更主动贴心服务,受灾群众自发帮助搬运物资参与灾后重建。“大家一起努力,难关就过了。”一位村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