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两会即将召开,日前民盟广东省委会在认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省政协大会提交大会发言15篇、提案32件。其中,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方面,提交了《关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快我省中外合作园区建设的建议》的大会书面发言和提案。
中外合作园区,指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持续深化特定国别(地区)经贸合作,强化外资项目招引、国际资源集聚的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对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1月10日,该提案执笔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常委、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研究员揭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东建设中外合作园区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建设中外合作园区的整体谋划不足,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未显,总体规模偏小的问题和短板。
“为此,我们提出了加强对建设中外合作园区的整体谋划,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发展提质增效,全面提高产业园区发展能级等建议。”揭昊认为,首先应对全省中外合作园区进行整体性盘点、梳理,研究出台全省《关于推进中外合作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开展省级中外合作园区的创建工作纳入我省“十五五”规划,配套出台广东省《中外合作园区认定办法》《中外合作园区考核评价办法》。
在具体谋划中,他建议,以欧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对象建设省内中外合作园区,以“五外联动”为核心集聚资本、人才等要素,形成中外合作园区新格局。同时,统筹布局建设与广东省产业政策衔接的中外合作园区,以“区中园”模式实现在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平台全覆盖。引导中外合作园区在粤东西北地区布局和发展,争取在各地级以上市全覆盖。
在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发展提质增效方面,他指出,中新广州知识城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双边合作、中新合作“3+1”旗舰项目。但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等项目相比,未能享受同等的合作机制和国家政策支持,难以系统全面地导入新加坡国际化资源要素。
为此,他在提案中建议,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积极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争取给予与国内其他中新合作项目同等级别的政策支持;支持将知识城纳入广东省自贸试验区范围,并与知识城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区、中新双边合作平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功能叠加,促进与南沙等重大平台联动发展;争取由知识城承办2025年中新联委会第21次会议。
“在全面提高产业园区发展能级方面,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强化存量挖潜,另一方面抢抓发展增量。”揭昊在提案中建议,可指导现有中外合作园区探索开发和盈利模式,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互补性强、关联性高的主导产业,细化产业定位,突出特色优势。加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接合作,共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按《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推动中外合作园区在科技创新、贸易投资等领域对接国际优质资源。
此外,可借鉴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模式,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设立大湾区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支持各地市向工信部申报认定新的特别是与RCEP各成员国的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优势,依托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创新建设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园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