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这些学校和单位上榜 省级“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出炉

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布“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名单,金华6个案例入选。具体名单↓↓↓




“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名单

(金华部分)






金华市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茶日”

暨“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校园活动案例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金华市婺城区


儿童婺剧:美育润心 趣满校园

——“双减”背景下琅琊小学艺术跨学科学习实践

(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中心小学)





兰溪市


“闲情偶寄·非遗课堂”系列活动

(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





东阳市


大师引领,非遗进校园

实施“1+1+N”传承东阳模式  

(东阳市技术学校)





义乌市


《非遗入校园 剪纸进课堂》

——义乌市幸福湖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建设

(义乌市幸福湖小学)





磐安县


“深”浸非遗 “泽”润童心

——非遗进幼儿园的行与思

(磐安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跟小布一起了解一下↓↓↓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茶日”

暨“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校园活动案例


图片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连续两年举行浙师大“国际茶日”暨“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校园活动,以茶为媒、以茶为友,向留学生群体“讲好一片树叶的故事”,同时在年轻群体中普及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




儿童婺剧:美育润心 趣满校园

——“双减”背景下琅琊小学

艺术跨学科学习实践


图片


琅琊小学以婺剧为特色,发展乡村艺术教育,培养学生乡土情怀,传承乡土文化与传统艺术。学校构建“儿童婺剧”课程,项目化实践原创儿童婺剧《白沙情》,创作《醉美仙源》《白沙情序曲》,开发本地婺剧研学路线,带孩子们寻觅“婺”里精彩,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闲情偶寄·非遗课堂”系列活动


图片


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闲情偶寄·非遗课堂”系列活动,引入兰溪非遗项目,通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非遗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及组织学生参加非遗研学游等形式,深化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培养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大师引领,非遗进校园,

实施“1+1+N”传承东阳模式  


图片


东阳市技术学校围绕东阳木雕、锡雕、麦秆剪贴、针刺无骨花灯等12项非遗项目,开展多途径、多元化的传承性教学。打造非遗青创基地,吸引12位非遗传承人入驻,招募感兴趣的学生作为社员,共同组建非遗社团,让非遗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走得进、留得下、融得了”。




《非遗入校园 剪纸进课堂》

——义乌市幸福湖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建设


图片


义乌市幸福湖小学着力开发、建设《尚美剪纸》校本课程,致力于让非遗入校园,让剪纸进课堂。学校成立由校长、剪纸传承人、美术骨干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并建设剪纸教室和作品陈列室,灵活多样的教学,打造出了灵动、轻松、高效的剪纸课堂。 




“深”浸非遗 “泽”润童心

——非遗进幼儿园的行与思


图片


磐安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五浸非遗实施路径,即通过环境浸染、生活浸熏、游戏浸泡、主题浸育和实践浸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走近非遗、了解非遗,达到“深”浸非遗 “泽”润童心,培养小小非遗传承人。


来源 | 金华文旅
校对 | 吴麟
一审 | 陈涵
二审 | 倪寒霞
终审 | 卢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