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亲朋好友间的聚餐日益增多,饮酒也成为了不少人庆祝节日的方式。然而,对于一喝酒就脸红的人来说,在服药期间饮酒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近日,重庆市药监局发出提醒,呼吁这部分人群在服药期间尽量避免饮酒,特别是要注意以下三类药物。
喝酒脸红的元凶并非酒精本身,而是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当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先被催化成乙醛,然后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如果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不足,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堆积,导致面部血管扩张,引起脸红,严重时还可能对心、脑、肝、肾等器官造成伤害。
对于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来说,在服药时需要格外谨慎。特别是以下三类药物,服用时更应尽量避免饮酒:
首先是硝酸甘油,这是一种紧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然而,对于部分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来说,硝酸甘油可能无效。这是因为乙醛脱氢酶2能特异性代谢硝酸甘油,产生一氧化氮,实现血管扩张。但饮酒脸红者的乙醛脱氢酶2活性大多不高,因此服用硝酸甘油的效果可能不佳。
其次是抗生素,饮酒后的一段时间内应谨慎使用。多种抗生素会与乙醛脱氢酶2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导致乙醛在体内堆积,引发双硫仑反应。这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面部发热、面色猩红、头痛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最后是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等利尿降压药。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均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如果在使用这类药物的同时饮酒,可能会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此外,饮酒脸红还可能与环境、饮食以及个体的疾病状态等因素有关。因此,无论是否容易脸红,在服药期间都应遵循医嘱或药师的建议,尽量避免饮酒。对于药物说明书上明确注明服药期间要禁酒的药物,更应严格遵守。
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