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糕、狼牙土豆、金钱蛋……3000道家乡菜,浙大食堂喊你回家吃饭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琪 记者 王湛

嵌糕、狼牙土豆、擂椒皮蛋、金钱蛋、番薯黄夹、羊棒骨汤、酸菜炖排骨、赤豆小圆子……你知道这些菜品都来自哪里?

原来,这是浙大食堂给学生们准备的“家乡菜”,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写出想吃的那一口家乡味,食堂的大厨们就想办法满足你。

目前,“你说我做”美食心愿征集活动已经收到了超过3000道美食心愿,涵盖了浙江、湖南、河南等全国各地的特色菜系。

新年开始,个别菜品已在食堂档口上线长期供应。

食堂复刻家乡菜,部分将在档口长期供应

在外求学的学子们,是不是时常想念来自家乡的热干面、胡辣汤、锅包肉……?浙大食堂复刻出了大家心心念念的家乡菜。

“同学,你许愿想吃的菜做好了!明天记得来食堂吃饭哦”。

图片

食堂工作人员给学生的回复消息。受访者供图

浙大七个校区的食堂服务台,都设置了美食心愿箱,学生们在“心愿卡片”上写下自己希望品尝到的菜品名称及主辅料,便可参与。食堂工作人员每天下班前会统一收集这些心愿,并在72小时内逐一联系学生们,告知心愿菜品是否能够制作以及具体的品尝时间。

图片

美食心愿箱。受访者供图

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浙大食堂工作人员发现,同学们最想念的还是那一口家乡菜。考虑到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很少有机会回家,食堂工作人员便决定举办此次活动,让学生们在学校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为了准备这一份家乡美味,采购供应部每天凌晨三点出发前往市场,确保食材新鲜、优质;再由来自大师工作室的厨师们对菜品的处理、烹调进行指导。

图片

食堂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菜品。(图源浙大食堂)

每周的心愿美食品鉴活动都会邀请师生们共同参与,一次推出30-50道菜品不等,“主要是想让大家一起多品尝几道菜,也了解一下其他同学家乡的美食特色。”食堂工作人员说,同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因实习、科研等原因无法参加集体品鉴,“我们会特别联系这些同学,让他们在有空的时候前往食堂档口进行单独品尝。”

图片

活动现场的心愿美食。(图源受访者)

在试吃环节结束后,学生们会针对菜品的口味、色泽等进行反馈,“为了保证菜品的地道,我们会根据当地师生品鉴后的意见进行原料、口味上的调整。”在活动的后续阶段,食堂还将筛选出适合食堂生产供应的菜品进行研发,并计划在档口长期供应。

图片

试吃的家乡菜。(浙大食堂供图)

努力调试配比,给学生开小灶

来自浙江温州的丁依诺是此次活动的体验者之一。她在美食心愿单上写下了“番薯黄夹”这道当地美食。这道菜是她离家前吃的最后一顿饭,从此这道菜便成为了她心中的“乡愁”。番薯黄夹制作过程繁琐,且多为非遗传承手艺,市面上详细的食材配方并不常见,“本来并不抱希望能够被实现,没想到很快就接到了食堂叔叔的电话,他邀请我隔天就去餐厅品尝。”

图片

活动现场的不同心愿美食。(图源受访者)

制作这道番薯黄夹的干师傅以前并没有听闻过这类菜品,“后来打电话问了问温州当地的朋友,再自己结合网络上的教程尝试着去做。”谈及这道菜的工序,干师傅表示“复刻”并非易事,首先要将新鲜番薯去皮后切块蒸熟,捣成泥状后再和番薯粉混合揉成面团,“要保证面皮口感既软糯又有弹性不太容易,”尽管如此,干师傅还是努力地进行调试配比,“看到同学们吃得开心,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来自湖南长沙的周日歆也分享了自己“心愿实现”的故事,他的心愿菜品是极具湖南风味的擂椒皮蛋,他描述其“虽制作简单,却拥有超越大鱼大肉的美味”。

然而,在食堂初次试吃时,周日歆发现师傅制作的擂椒皮蛋与家乡的味道存在差异,“厨师好像把这道菜做成了凉拌皮蛋的风格,口味也有些不够正宗。”周日歆立即向食堂厨师提出了反馈。令人惊喜的是,食堂方面迅速响应,当天晚上便邀请他再次品尝经过改进的擂椒皮蛋。

图片

周日歆与食堂师傅的聊天记录。(图源受访者)

再次品尝时,周日歆发现,改进后的菜品味道已与家乡当地的极为相似。对此,负责烹饪该菜品的厨师解释,因当天食堂缺少大蒜与豆豉这两种关键配料,导致味道有所偏差,并承诺将持续优化,以更贴近地道口味。“食堂效率真的非常高,下午才进行试吃,晚上就又给我开了小灶。”周日歆很开心。

浙大食堂表示,将对菜品口味及营养配比进行优化,并在食堂窗口开展试供应,“对于试供应期间反响热烈的菜品,我们会将其正式加入学校菜库,成为日常供应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