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跨越2800公里的圆梦之旅。
2024年7月18日,51名来自12个少数民族的青少年代表身着民族服装,佩戴红领巾,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出发,跨越山海,来到东海之滨。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沪滇协作机制不断深化与拓展的进程中,7月18日至24日,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共青团西双版纳州委共同在上海举办“沪滇携手促振兴 民族团结一家亲”青少年“看上海”交流活动,推进两地青少年在学习实践中交往交流交融,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登顶上海中心俯瞰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领略自然的奥秘,在广富林考古遗址追溯“上海之根”的脉络……在短短6天的行程中,上海的人文温度、创新高度、发展速度大大拓展了云南青少年的视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地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深度筹划,护航青春圆梦之旅
旅程的缘起,是上海市援滇干部与西双版纳小学生的一场对话。
此前,西双版纳州委副秘书长、勐海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西双版纳州小组组长费忠辉来到勐海县勐宋乡中心小学调研。杨乐、李建松两名学生与他交流时,提出“想看看上海什么样”的愿望。学生纯朴而真挚的心愿打动了在场的援滇干部,成为促成此行的契机。
4月加紧项目立项,5月细致对接方案,精心设计工业上海、初心上海、人文上海、乐活上海等活动板块,优选上海中心大厦、豫园、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具体参观点位……在沪滇双方的通力协作下,活动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为充分发挥活动效应,主办方反复梳理调整学生名单,兼顾勐海、景洪、勐腊二县一市的留守儿童、品学兼优学生代表等,覆盖西双版纳州全部12个少数民族。此前提出“想看看上海什么样”这一心愿的两名小学生,也被邀请加入活动。
临出发前,带队的共青团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汤伟杰走进森林,捡了几颗望天树的种子,打算将它们作为礼物带给远在东海之滨的上海学子。望天树是中国最高的树之一,是实证西双版纳为北纬21度上唯一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植物。而发现望天树的植物学家蔡希陶就毕业于上海华东大学。20世纪30年代,他远赴云南,揭开了“植物王国”的神秘面纱。
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历史与现实的轮转中,成为沪滇两地渊源与情谊的见证。
行走上海,领略城市发展魔力
“上海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准备了接风宴,还给每个人发了清凉包,里面有驱蚊液、降温贴、扇子等用品,真的很贴心!”11岁的杨睿娴是一名哈尼族学生,她虽然远离家乡,但并未因此感到陌生和担忧。
在她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特殊的“合影”。“合影”中,却只有她一人。画面中,小姑娘的笑容天真灿烂,身后的落地窗外,上海的城市全景以无比壮阔的图景呈现在云涛碧空之下。“这是我和上海的合影呀!”杨睿娴俏皮地解释说。此次申城之旅,她拍下60多张照片,希望将6天的丰富旅程定格在镜头中、珍藏在记忆里。
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杨睿娴与同学们身处118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近看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远眺世博园区、城隍庙、虹桥机场,一览苏州河与黄浦江蜿蜒同奔长江、共入东海的壮阔景象。此次来沪的学生以9至13岁为主,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陪伴外出远行。行程设计以充分关照学生的心理适应度,通过“他乡遇故知”的方式导入沪上旅程。
西双版纳素有“动物王国”之称,这里的青少年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基于这份亲近感,此次旅程特意将上海自然博物馆设为一站。从起源之谜、生命长河,到人地之缘、上海故事……来自七大洲的11000余件标本模型,使得同学们将对自然生物的认知,扩展到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
在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力量在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心百县百品文创(优品)体验店也是其中一个小站点。在这里,云南的民族服装、普洱茶、咖啡等家乡特产让同学们倍感亲切。“我希望长大后能通过自己的创新,让更多家乡产品通过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六年级的广子涵很是兴奋。
来自西双版纳的带队教师李燕直呼收获满满,“这次旅程带给我很多震撼。尤其是上海的城市发展层级、红色文化传承,以及在细节之处对人民城市理念的践行。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开展双向研学活动,促进东西部教育资源的深度交流”。
多元一体,共筑文化融合之梦
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此次活动以人文交流为纽带,通过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拧紧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
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是目前上海发掘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遗址,被誉为“上海之根”。7月21日,102名沪滇青少年共同走进广富林文化遗址,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纷纷变身为“文物修复师”。
傣族少年岩罕恩与上海学子张邵阳配合默契,一人仔细地用胶水粘合手中的陶瓷碎片,一人则用调刀搅匀石膏后,修补细小缺口。经过蜡片翻模、砂纸打磨等流程,一件件“焕然一新”的器物得以亮相。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修复陶器,感觉非常有趣,希望以后能学习更多保护文化遗迹的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岩罕恩说。
“远方朋友请你留下来,请喝一杯普洱茶。远方朋友来到西双版纳,我们共同相聚在印象哈尼……”伴随着悠扬动听的丝竹音乐,一场多民族少年之间的文艺展演也于当天上演。
活动中,在最初提出来沪心愿的杨乐同学演唱了哈尼族歌曲《请你喝一杯普洱茶》,向上海师生发出热忱的邀约。
在活动交流环节,汤伟杰拿出望天树的种子,向上海学生们分享了它们在森林中的诗意景观——一颗颗小小的树种从高空中缓缓飘落,以降落伞般的螺旋姿态飞向四方,融入土壤,长成大树。
此次活动为沪滇两地的孩子们埋下了友谊的种子,更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真希望能带全班同学都来看看上海的繁华!我要努力读书,争取成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用自己的创新力量,建设西双版纳,建设中国。”当听到上海正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时,广子涵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杨睿娴同样对未来满是憧憬,她说:“我很想来上海上大学,做一名播音员,用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知道西双版纳的美好、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中国各民族团结的力量。”
“沪滇携手促振兴 民族团结一家亲”青少年“看上海”交流活动是上海与云南各族人民守望相助、腹背相亲的一个生动缩影。不单是青少年群体,随着沪滇协作机制的深化,近几年,两地携手开展了一系列“看上海”活动,覆盖云南当地乡村振兴带头人、企业负责人等群体,持续促进沪滇多层级交往交流交融。两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底气、最强大的动力。